去泰国,找寻那些还没被定义的

感性城市SCity   2023-06-12 14:23

核心提示:生意的形态总是ing状态才最有意思。先不着急去规定自己属于市面上的任何一类,才能开拓出真正的大市场!

作者/江建国

从泰国回来一周了,依旧缓不过劲儿来。

出发前,作为观察者的出差心态占40%,游玩心态占60%,到中途,可以说压根想不起还有考察这回事儿,逛得是流连忘返、无比沉浸,回程时兜里只剩2个5泰铢钢镚儿。不过我想,这大概才是一个地方的商业做得真好的体现吧。

这趟旅行主要待在清迈,抽空也去曼谷看了业内讨论度很高的几个项目,以下会分为4个小版块跟大家简单分享下此行见闻。多图,也可当云游泰兰德的Plog轻松看看!

固定市集/集合店

会提到:White Market/宁曼一号/JJ market/Good Goods/ FRANK!

大公区/大中庭

会提到:The Commons/POWWOWWOW BKK/Marche Thonglor/SIAM SCAPE/SIAM DISCOVERY/自助洗衣店Wash Happens

找设计/找原创

会提到:古着店WWA Cafe X Chooseless/手工皮具品牌PAPACRAFT/纹身店Lee on Ink

大色块/霓虹灯

会提到:Siam Center/曼谷地铁广告/街头车车

固定市集/集合店

或者说,「小联合国」

会提到:White Market/宁曼一号/JJ market/Good Goods/ FRANK!

吸走我最多泰铢的part最先说。

作为一个相当典型的“年轻消费者”,我发自内心最想去逛的TOP 1已经不是大商场,尽管一切攻略都会告诉你,泰国的商场太好逛。而跑陌生城市挖街道/社区小店,又是需要时间/体力/脑力成本的,在清迈我遇到了命定的中间值——market。

翻译为国内常见的形态,最接近的就是市集。当然,理论上说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但实际体验下来,不大一样。

它很固定,指发生时间和场地,也很稳定,指发生频次与摊位的水平。大胆点以为,这大概能算是市集商业体。清迈这样的去处不少,典型如两个周末市集White Market和JJ Market。

清迈 White Market

前者与宁曼一号这样的商业体共生,“占领”宁曼一号的中庭和外围,并蔓延向宁曼路的一众特色街道小店。

清迈 宁曼一号

后者有不少日常也营业的商铺,最著名就是集合店GoodGoods,稳定输出编织包这一爆品,并售卖各种中产氛围的衣食住行用品。

清迈 JJ Market

我们素来关注市集的发生,即便当下存在过剩与名不副实的问题,因为各种商业体的包裹之下,与走街串巷找店的肌肉酸痛中,市集是兼具灵动形态和创意集中发生的选项。简单讲,就是既想找非标品,又不想自己找的偷懒人最爱去处。

不过国内做市集,活动属性还是很强,我总愿意调侃我做市集的朋友,实际是在做广告企划公司。

有可能的话,我其实很希望他们能有清迈White Market和JJ Market这样的机会:不必言必及找个铺子、开一家集合店,而是能稳定地在某处发生,成为一个地点。

清迈 White Market

与商场合作也好,或者自立门户,可以有几家稳定营业的大铺,但依旧是摊摊为主的形态,构筑起自己的创意社区。

由此,市集能真正成为一个品牌,摘下临时活动、热场工具、流量密码的虚名皇冠,潜心打磨打磨管理的艺术,研究研究好“联合”这门生意。

清迈 宁曼一号

在曼谷和清迈的这些天,我确实也发现,集合店这种形式原来在泰国也这么流行。

因为想买泰国一个叫Kodangs的户外品牌的包,顺着它ig上的定位,我在曼谷的暹罗商圈摸排了半天都没找到旗舰店的牌子,直到随意逛进附近一家集合店FRANK!,意外在二楼的包袋区找到了寄售状态中的它。

这家FRANK!的状态大致就像国内的Bad Market,经济实惠,潮流不贵,本土独立品牌们“众筹”开店,能在核心商圈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最多的消费者。人们买得开心,品牌也赚到了走向大众市场的门票。

曼谷FRANK!

店与店、品牌与品牌间明确的边界似乎正在消失,一切就如我们小时候总在三福里徘徊,只不过从在杂货铺买小饰品,变成了在市集和集合店买衣袜鞋包。一切都在便利店化。

大公区/大中庭

或者说,「社区化」

会提到:The Commons/POWWOWWOW BKK/Marche Thonglor/SIAM SCAPE/SIAM DISCOVERY/自助洗衣店Wash Happens

要说曼谷商业卷么,确实。极其糟糕的城市规划导致极其糟糕的曼谷交通,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过度繁茂的商业。巴吞旺、素坤逸等核心几个区域真是几步一个商场,密度高到我都不能算落入一个个消费陷阱,而是陷阱漫步。

不过我倒是发现,这种极端条件下,我选择去哪家,理由反而不是变得多元,而是格外明晰起来:

要么,只去尖货够扎堆的地方,拼个效率;要么,只去够特色的地方,拼个体验;最好,是兼而有之。

好熟悉,这不就是国内商业进行时的情况吗?

曼谷 SIAM SCAPE

那讲到拼特色,泰国真的很会做公区。经典元素大台阶,比比皆是,又处处不同。

SIAM DISCOVERY里的大台阶,是作为零售餐饮区告一段落的过渡,往上步去,是小超市、共享办公、蜡像馆、健身房,气氛变得不那么功利,人们的状态也随之开始放缓。围绕着台阶的桌椅几乎坐满,小情侣幽会、放课学生聊天、办公人开会,大家都显得特呆得住。

SIAM DISCOVERY

大家比较不会刻意去的商办一体Mixed-Use大楼SIAM SCAPE里,也有大台阶,场景搭得仿佛校园里的操场看台或者阶梯教室,一下显出教育场所又肃穆又开放的感觉,当然,由此往上几层的用途也确实是教育。一波波学生跑来这里聚头,安静看书的人也多了起来。

SIAM SCAPE

The Commons里的大台阶,从下午茶到晚饭饭点人气都特旺。桌与桌间的距离很近,曼谷的天气又热,餐标并不算便宜的前提下,更多人却确实愿意在室内买完吃食,跑到外头的台阶公区上举杯聊天。

太像了,简直就像国内的大家更乐意坐bistro的外摆,吃饭喝酒都好这种氛围感。

The Commons

新开的Marche Thonglor倒是放弃了大台阶这个好用要素,换了一座连接两栋楼的立交大桥。由此形成的半开放环抱状建筑,又给室内铺创造了一些外摆位置,尤其去的这天下雨,有点瀑布旁吃饭的意思。形态蛮有趣,就是铺子开得还少,这天远不如对面The Commons热闹。

Marche Thonglor

逛下来比较意外的是,泰国人似乎有这个习惯,会去社区里完成自己一部分的生活。是的,是把商场也当作社区的一部分。

学生会去SIAM SCAPE自修,上班族会去SIAM DISCOVERY办公,我特感兴趣的曼谷小社区商业POWWOWWOW BKK,也是就那样安安静静隐藏在一排居民房屋中,有个餐吧、咖啡馆,默默做附近的生意。

POWWOWWOW BKK

包括在清迈,我所处的居住区里也有好几处自助洗衣店,其中一家看起来是大连锁的Wash Happens,造得像个Motel。上海至今没见到的边洗衣边办公的场面(尽管有洗衣咖啡馆了),倒是在泰北看着了。

Wash Happens

找设计/找原创

或者说,「没有规矩」

会提到:古着店WWA Cafe X Chooseless/手工皮具品牌PAPACRAFT/纹身店Lee on Ink

曼谷和清迈,真的是涂鸦遍地。也正是这些“没规矩”的街头文化,让我相信总能找到难得的狠货。

聊几个印象深刻的去处。

第一家是小红书上早就火了一阵的热门古着店WWA Cafe X Chooseless,一楼餐吧,除此之外的所有部分都属于货品的陈设区域。

WWA CafeXChooseless

叠在折叠椅上的一摞t恤、搭在楼梯扶手上的牛仔裤、随意堆在地毯上的一山大衣……淘货的气氛给得很足,即便是自家的设计品牌也用这样的方式,和古着们混在一起,国内一模一样分类方法的古着店看多了,再看WWA,倒觉得这种陈设方式颇有趣味。

WWA CafeXChooseless

而通体水泥浇筑的建筑又充满强烈的设计感,无需过多言语,你就能sense到,店主不仅是有品味的,而且是懂中古文化的。非连锁的古着店演化得再精致,一大重要乐趣也是沙里淘金啊。算是抓住这种小众文化的根了。

WWA CafeXChooseless

第二家是清迈的文身咖啡馆Lee on Ink。

之前聊性别友好空间时,我提到过成都有个朋友kk在做卧室文身,她也一直在尝试做更干净、去污名化的文身空间,这次来清迈我是真的看到了:原来文身店真的可以做得如此清爽,以及,文身店原来能做得这么“开门迎客”。

Lee on Ink

Lee on Ink是一个独立的小房子,有自己的庭院,你会先进入一个仿佛车库咖啡厅的地方,再往里,是用玻璃隔出来的文身工作区,窗明几净,气味清新。几位文身师会坐在咖啡厅里讨论你的手稿,等待之余你可以买杯饮料,挑挑喜欢的文身贴。

不必去写字楼里找那个隐秘的房间,也不必鼓起勇气走进看起来很匪帮的文身店,在Lee on Ink你会感到,文身原来并不是一件坏小孩才干的事。

Lee on Ink

第三四家都在清迈的White Market,一个是手工皮具品牌PAPACRAFT,牛皮被驯化得能柔软像一片柳叶,手镯晶莹的矿石主石,我常年网上冲浪看鉴宝都未曾遇到过;还有一个是专门做奇怪包包的,老板选择关上一个包的方式,竟是拿树根插进皮套。

PAPACRAFT

两家的东西按泰国物价都不算便宜,但我和同伴们不约而同都做出这样的类比:天呐,放国内卖1500元都会觉得超值吧!想象力会让我们觉得它好贵,但绝对不会觉得它不值这个价钱。

清迈White Market上的奇怪包包摊摊

国内似乎有太多太好赚的钱。也不晓得是不是义乌太发达的生产力,抑制了中国的创造力。(只是玩笑话!还是有相当多有趣的想法是靠工厂才成为了现实。另有环节在懒怠。)

如今市集越逛越无聊,好玩浓度终究被市场热度所稀释。我和我的朋友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哇,一看就是大路货。下一步就是打开购物软件识图。

(注:在泰国还是能看到不少家乡味,你会偶遇到国人在摊位上直播的。)

清迈White Market上

一个用椰子壳做奇怪摆件的摊摊

大色块/霓虹灯

或者说,「广告不羞耻」

会提到:Siam Center/曼谷地铁广告/街头车车

泰国这个热带国家,真是从街道风景上就很开放、充满勇气。

这是我在曼谷坐地铁看到的关于5G的阶梯广告,大字大色块,荧光色,毫不吝惜展露着“我要宣传自己”的销售自信。

这是我在街道上遛弯,偶然发现的寻猫启事。刚开始看还以为是宠物产品广告,仔细辨认,竟是户主特地拉了个横幅来找自家走丢的黑猫。

这是暹罗商圈的一角,一幢不那么新的楼外,意外之外的,也装着国内大商场的标配——大幅曲面电子屏。恰逢这周有骄傲游行,彩虹的标识贴满了通往SIAM CENTER的天桥,这个角落显得色彩格外缤纷。

好像很久没看见这样喷薄着欲望和想法的街道了。

倒不是在暗指那些克制的、纯净的、简约的风格就不好。它确实让中国的不少街道变得“高级”了,至少从土潮、混沌里,更新出了一副很现代的样貌,有了新花样。但一时间似乎全国各地都流行这样风格的新店、新项目。

之前上海率先开放招牌自由,官方下令要改变千店一面的局面,我就在期待市场上或许能有更多品牌方、项目方,来跟人们讲述自己的审美想法,而不是谈论既有的流行美学风格。

在“日系、韩系、北欧系”,“高级、干净、好出片”之前,我想应该更先一步发生的,是想法的表达吧。

清迈古城里一家古着店

CRAZY VINTAGE

“我想创造”,然后才有评论道“这是xx的风格”。“我想要ta是什么样”,然后才有人觉得“咖啡馆/酒吧该是xx的样子”。

在曼谷,甚至随机路过街边一家私人诊所和健身房,你都会误以为你经过的是买手店、咖啡馆、CLUB,落地玻璃窗里摆着艺术装饰品,啥样的配色都能刷上墙(是的,我误入了)。

街上的好看车辆也很多,应接不暇,有的就是活体的studio广告,park在路边,情不自禁就要驻足研读一下这个工作室到底是干啥的。

还是希望街道上出现更多没法被定义的事物!

写在最后

思考了有一阵子,到底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视角来写泰国的商业。

确实不免会时时拿国内的情况比较,但较个高低没有意义,抄个壳壳也没有意义(微弱的意义),最终思绪的落点还是:能有更自由的土壤、更鬼马的想法和更开放的态度就好。

生意的形态总是ing状态才最有意思。先不着急去规定自己属于市面上的任何一类,才能开拓出真正的大市场!如果总用竞品思路去创造,那种状态才真就是向内卷死自己。

总在尝试定义什么,包括尝试“重新定义”什么,至少不是创作阶段的大家需要反复挣扎的事情。

商业,当然,也是一件可以被当作创作对待的事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