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海“死亡咖啡馆”:开在殡仪馆旁,年轻人一致好评?

咖门   2024-03-14 18:10

核心提示:年轻人的情绪和关注点可能很小众,但这一部分小众需求里同样蕴藏着机会。

作者/静子

你听过“死亡咖啡馆”吗?

我发现上海有一家咖啡馆,主理人是一群专业从事殡葬事业的人,推出的咖啡也是“人生4味”,而且,这里的咖啡不收钱。

这家店获得了年轻人一致好评,它到底是怎么经营的?

上海有家“死亡咖啡馆”

获年轻人一致好评

最近,上海的朋友告诉我,她准备去打卡一家“死亡咖啡馆”。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

据了解,这家“死亡咖啡馆”实际叫摆渡人咖啡,经营者是一群从事殡葬行业的人。主理人小琳所在的摆渡人殡葬公司成立于2017年,至今已经在上海开出8家门店。

考虑到殡葬行业的特殊性,摆渡人咖啡在开业前期没怎么宣传,只在小红书上发了几篇笔记,却吸引了不少人到店打卡。

还有热心网友指路:“边上就是宝兴殡仪馆,走路就到了。”

这家咖啡馆,听起来“暗黑”,却意外获得了年轻人的一致好评。

“青浦墓地就开了家咖啡馆,我喝过好多次。”

“通过和咖友一起聊灵魂、聊哲学、聊信仰、聊死亡,反而能让我们获得力量,过好余生剩下的时光。”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咖啡馆的咖啡居然不收钱。

主理人小琳告诉我:“来店里的人,有对殡葬行业感兴趣的,有想聊聊生死话题的,也有单纯猎奇想要来拍照打卡的。只要来了,我们都愿意请他/她喝一杯咖啡。”

这到底是家怎样的咖啡馆?

揭秘“不收钱的死亡咖啡馆”

它是怎么做生意的?

先来说说什么是“死亡咖啡馆”。

“死亡咖啡馆”的概念由瑞士社会学家在2004年提出,2011年伦敦开设了全球第一场“死亡咖啡馆”线下活动。

意思是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边喝咖啡,边自由表达对死亡的见闻和感受 。

这种活动形式在全球十多个国家都有,国内的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会定期举办死亡咖啡馆·线下活动。从报名规则来看,活动人数一般为8人左右,参与者需要支付几十元的场地行政和茶水费用。

小琳告诉我,她曾和同事一起参加过这样的线下活动,但她想做不一样的“死亡咖啡馆”。

1、喝咖啡聊生死,做“有温度”的殡葬生意

小琳把摆渡人咖啡看作殡葬行业的延伸,她希望这家店能给人更温暖、积极向上的感觉。

“选址最大的困难来自附近居民,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叔叔阿姨,会有些忌讳。”小琳说。

去年年底,小琳物色到合适的场地,说服了房东,自主设计完成装修。20平米的小店被分成洽谈区、商品展示区和体验区,整体看起来简洁温馨。

落地全部花费十几万,店里配有一台咖啡机、一名咖啡师和一名聊愈师。聊愈师由殡葬行业的一线同事轮班,有时是生命策划师,有时是生命礼仪师或生命白事管家。

店里的咖啡只送不卖,到店的顾客可以边喝咖啡,边与聊愈师聊聊殡葬行业和生死话题。 目前, 咖啡不是这里的盈利点, 店里也做殡葬咨询等业务,相比传统的“白事店”,顾客在这里可以更放松。

店里还推出了 “苦辣酸甜”人生4味咖啡 :增加了一份浓缩的“苦”、加了小米椒的“辣”、柠檬风味搭配中浅烘咖啡豆的“酸”、加糖的“甜”。

咖啡师孙馆长也是殡葬行业的一线人员,他希望用咖啡展现人生的滋味,正如咖啡店的slogan“煮一壶生死悲欢,品一品苦辣酸甜”。

顾客可以拿故事来换人生4味咖啡,“任何与生死、殡葬有关,甚至灵异故事都可以。” 小琳说。

接下来,小琳打算拓展一些与咖啡店结合更紧密的活动,比如教顾客做咖啡,承接咖啡和遗物故事的展览。

2、在温暖的“死亡”空间,打造不同主题的情绪体验

摆渡人咖啡已经顺利推出了第一期元宵节活动,参与者是此前服务过的逝者家属。

活动从下午2点持续到6点,逝者家属在一起做花灯,聊死亡话题和对逝者的感受。没有刻板印象中的悲伤痛哭场景,“参与者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欣慰和安心。”

活动结束后,小琳收到了一位老爷爷的信息: “从没想到会和办理丧事的殡葬人员走这么近,更没想到在亲人离世后,最能安慰到我、让我放下心结的是你们这样萍水相逢的人。”

还有两位是抱着猎奇心态报名参与的年轻人,把这次体验称为“一场心灵上的洗涤”。

清明节将至,小琳策划了清明主题活动,讲解清明传统知识,安排插花、咖啡和故事分享环节,也可能会带领大家去小公园踏青。

小琳计划在每周六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参与人数8人左右, 她有不少有趣的活动计划,比如拍遗像。

“我们发现很多人生前没有拍遗像的习惯,葬礼上用的照片只能从日常生活照里选,但往往角度、神态和清晰度都不合适。”

小琳团队还定制了一个纸质环保棺木,预计两三个月后可以投入使用,进店的顾客可以躺进棺木体验。

“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棺木这样安静的小小空间里,与世界隔绝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清晰起来,人可以看清自己的内心,获得休息和平静。”

她也希望人们借此体验,更加珍惜生命。“生死之外无大事,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死亡咖啡馆”背后

是年轻人情绪价值的新切口

对于国人来讲,死亡自古以来都是个沉重的话题,它真的可以和咖啡混搭吗?

三年前,刚进入殡葬行业的小琳尽管有开一家“死亡咖啡馆”的想法,却并不认为是个好时机。

然而,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主流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殡葬话题的影视剧,比如《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不虚此行》等,都引发了热议。

殡葬行业走进大众视野,年轻人对死亡话题的接受和关注度变高。

摆渡人殡葬公司的多数成员都是年轻人。 殡葬+咖啡,更多是市场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出现。

加之上海的咖啡文化浓厚,小琳认为现在是开“死亡咖啡馆”的合适时机。

她和团队计划物色合适的地点开新店,考虑到门店的盈利问题,接下来也会考虑咖啡收费或者活动收费。

“顾客可以把这里当成一个情绪树洞,一个可以放松、休息的地方。”

总的来说,“死亡咖啡馆”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启示:年轻人的情绪和关注点可能很小众,但这一部分小众需求里同样蕴藏着机会。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咖门,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