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万承:星巴克暴利很外行 消费习惯畸形问题不在品牌

网易   2013-10-16 10:52
核心提示:媒体爱帮企业来算成本账,但一般是来证明企业效益好,值得表彰宣传的典型才去算。一种常见的错误计算方法是,通过来材料成本低的数据,从而得出行业存在暴利的结论。它刻意忽略的商品的其他成本。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需求面积:150-350平方米)在中国存在“暴利”,亚太区利润率为欧洲16倍,在星巴克方面解释,是因为中国运营成本与市场动因不一样后。又将矛头对准一款中国造的马克杯,美国税收后价格10.9美元(折合人民币66.7元),而国内售价100元左右,以指责星巴克对成本的解释不能自圆其说。

  媒体爱帮企业来算成本账,但一般是来证明企业效益好,值得表彰宣传的典型才去算。帮星巴克算成本账,目的是说明它成本低,进而论证它运营存在暴利。一方面媒体不见得专业权威,成本有方方面面,企业没有义务向媒体透露;另一方面即便确实存在所谓暴利,只要它合法守法不偷税漏税,又有什么问题?

  一种常见的错误计算方法是,通过来材料成本低的数据,从而得出行业存在暴利的结论。在指责眼镜店存在暴利时是这样说的,因为镜架镜片成本都不高;甚至,在指责iPhone存在暴利时也是这样说的,因为手机的硬件设施价格低廉,手机售价却居高不下。但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它刻意忽略的商品的其他成本,比如眼镜店门店的房租、手机的科技投入人力资本。且不说这种错误违背了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学原理,仅从常识,便可见其荒诞。更何况有些东西不可简单从原材料上来推测价格,比如书法作品的成本低,却也不妨碍它拍出天价。

  媒体还爱下结论,指责消费习惯畸形,认为星巴克在国外跟豆浆奶茶没区别,不过是最普通的饮品,相当于餐饮中的麦当劳(需求面积:200-350平方米),在国内却被捧成了高价消费品,甚至是标榜小资的必备饮品。先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无疑星巴克在国内的流行受宠,是因为它瞄准并契合了相应的消费需求。指责消费习惯迷信品牌,问题并不在品牌。

  国内国外价格不一也不是问题。即便按照媒体的计算,认同国内国外成本价相差无几,星巴克选择在国内卖价更高,这也完全是它的销售策略和定价自由。如果卖高的价格与低的价格收益相差不多,又何必劳神费思多卖一些然后赚同样多的钱。国外的中餐厅价格要比国内高,也不能说明国外消费者就是被宰了,他们愿意花费更多去那儿消费,自然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至于建议星巴克国内售价每杯10元左右的专家,更是身份错位越俎代庖的典型代表,私营企业自主经营,就决定了售价多少是由他们自己定的。天价没人买,长期没效益,他们会自动调价,或者想其他办法来改善运营,就像没人会较真到去为自家门口小卖部修改菜单价目表一样,不喜欢不去就是。这种事交给市场来决定就好了,专家真没必要操这份闲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目前并没有对咖啡行业设置人为的行业准入门槛,眼红星巴克暴利的话,可以开咖啡店分一杯羹,只要提供星巴克那样的咖啡与服务。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自认聪明者在洞悉某些情绪后,常拿外国品牌暴利来说事,图的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私利。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网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