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浙江站报道)导语:博地控股成立之初主要立足房地产业务,发展至今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全产业链的业务延伸,在商务地产转向文化旅游商业地产的过程中,博地控股遇到过哪些挑战与难点,本期让我们共同认识博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李斌。
从家乡安徽只身闯荡深圳,从警察学院的一名教师到如今博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李斌的成长经历是第一代商业地产人共同的缩影,二十年风雨兼程,历经百货业、超市连锁、购物中心、综合体等兴衰更替,对于身处商业地产一次次洗牌浪潮中的何李斌来说“商业地产的转型与创新只不过是从一场同质化到另一场同质化的重复运动”,他坦言商业地产的转型中最难的是人的转型,人才的稀缺与职业操守才是商业地产面临的瓶颈。
(博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李斌)
“伪”创新
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德勤中国等机构发布的《2014年中国购物中心与连锁品牌合作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3个。仲量联行的报告指出中国购物中心的的年供应量将从2013年-2014年的360个,增加到2016年的600个,这将对购物中心运营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面对巨大的供应量,何李斌表示“从目前的大环境来而言,商业地产必须转型,前几天我看到的资料是购物中心开业的2000多家中800多家在调整或者歇业,除万达、凯德、宝龙等大牌房企有利润外,其他或多或少都存在较大有问题。”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开始了,“增加餐饮业态,减少零售业态、增加儿童业态”。深耕商业地产20年,从最基础的规划设计、招商、运营到如今的运筹帷幄,全面的工作经历让何李斌有了与常人不同的判断力,在他的眼中,此轮的调整无非是从以前的同质化到现在的同质化,“一窝蜂的加减法”全然不顾购物中心所处的物理结构与竞争对手,正如他所言“转型不是简单的把零售业态进行调整,必须考虑区域环境、自身优势和竞争对手等各种条件”。
博弈
从业多年的何李斌对“一窝蜂转型商业地产”的现象有着更深的思考,在他看来,很多的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都是住宅项目为了哄抬地价的一种自我补充,从出售商铺到租售结合模式的转变中,他有一种担忧“以往的房地产开发是一种野蛮生长模式,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千方百计把楼花卖掉即可,而商业与住宅的思维逻辑不同,商业需要运营,商业更需要诚信,如今的商业地产从业人员鱼目混珠”。
在谈到如今的电商冲击时,何李斌认为开发商、品牌商家、加盟商、网商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关系,“电商不可能替代实体店,尤其是中国人存在真假担心的心理,电商与实体会经过一系列博弈最终达到平衡共荣的局面。”
挑战
从深圳来到杭州,加盟博地商管不久,面对集团的转型,对于何李斌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文化旅游领域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在他看来,转型过程中组织价值观与方向的统一是最大的挑战和难点。“我们博地控股涉及文化影视传媒、旅游、生态、商业、商务写字楼、电子商务、基金等板块,在转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是我认为最大的难点”。
另辟蹊径
与众多职业经理人不同,何李斌走了一条非比寻常的路,这也是博地控股在商业地产转型中0到1的全新尝试,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机遇,宁波、杭州两地中青文化广场的建设对于博地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培育“商业软实力”,从商务地产走向文化旅游商业地产是何李斌团队矢志不渝的转型方向。
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从设计、规划、招商到后期运营,无数次的考察、无数次的调整,8个课题的专项研究,最终一座定位海洋文化,面对儿童、青年家庭的海洋主题城市体验中心即将诞生在宁波的北仑。如今的体验式商业遍地开花,在何李斌看来,一个充满“故事性”(影视基地)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在通过不同现代爱情影视剧、发布会的展现一定会成为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爱情圣地。
人
从一名警察学院老师成长为一名商管公司总经理,何李斌用了20年,他总是告诫团队中的年轻人要做好职业规划,用学习和经验去铺垫自己未来十年的成功。他坦言“博地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人才,人才是博地的核心竞争力。”他常说,未来商业地产的竞争一定是职业经理人的竞争,商业地产的持续发展需要有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加入。纵观每一次的变革,商业地产的基本规律从未发生变化,商业地产的转型不在物,而在物之外的人。
国大一直用长期主义视角打造自有IP,目前已成功孵化国大一小时、国大土播鼠、国大戏剧节等国大文化IP矩阵,并依然不断进行迭代升级。
杭州金地广场项目总经理高华英自2020正式接管项目已有2年多,通过13年的商业积淀,为项目倾注新的想法和内容。
之江长九中心负责人赖虹,尤其对商业年轻客群偏好的小众文化、潮流文化十分关注,认为女性热衷的“仪式感”给商业带来了诸多启发。
在陈岳看来,商业地产要找准并坚持自己的定位,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精准招商,精细化运营,保持调性,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