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界有个传统认知:“3公里都搞不定,何以搞定天下”。于是很多从业者开始研究如何笼络3公里的有效客群,提升店面的销售业绩。
然而,时代变迁,理论更迭,“3公里”已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和品牌影响力、大数据分析息息相关。
继续把目光死盯在“3公里”,很可能就此走入一个“微观”的死胡同,最终看不清大局而死在“3公里”的圈子里。
品牌虹吸效应改变“3公里”
什么是餐饮的“3公里”?如果以店面为圆心,三公里为辐射半径。那么,只要在此范围内充分开发消费潜力,就可制胜店面营销,这就是餐饮的“3公里”理论。
餐厅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后,就不局限“3公里”的客群,而会形成消费的虹吸效应。
有人说,3公里就是一个店的基础。只有在区域内将顾客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扩大店面辐射范围,扩大品牌影响力。
但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和餐厅品牌与品类的日益增多,现在的“3公里”已经不是当初的“3公里”了。
在成都大龙燚董事长柳鸷看来,对于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其辐射半径已经远远超过3公里范围。
比如像海底捞、外婆家这种已经形成巨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在城市中其店面形成的效应往往是虹吸型的。人们会在品牌影响力下,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成本,只为体验这一品牌的特色。
也就是说,当餐厅品牌力形成后,“3公里”的影响力就在削弱,消费者会受餐厅品牌影响,而忽略时间、空间成本,对餐厅品牌追逐,形成消费的虹吸效应。
大数据改变“3公里”
时代在发展,理论在更迭。目前,“3公里”这一物理空间影响,已经逐渐被餐饮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所取代。
掌握了大数据,相当于就掌握了你的目标客群。
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就是依靠数据分析系统,将一个区域的消费人群定位,对消费者收入、消费的行为习惯,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做出与餐饮品牌相匹配的地址、产品等结果分析,来帮助餐厅进行选址定位。
成都迷尚豆捞董事长曾雁翔认为,用大数据来分析餐厅定位,才是目前成熟餐厅使用的精准定位方式。
大数据的作用是通过分析餐厅周边各种消费数据(),为餐厅的选址与产品定位提供最全面的参考建议。比如,通过周边超市中的客单价、消费类别、基础消费占比等,得出区域消费者的数据模型。
在这种定位方式下,物理上的考察半径,也不再拘于3公里。随着周围餐厅数量、品类的增多,消费数据模型的获取,对于某些餐厅来说,3公里的有效影响力正在向1.5公里甚至0.5公里转变。
物理“3公里”更适用于商业综合体
伴随着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增多,“3公里”的影响正在从社区转向综合体。
现在的城市再也不是一个商场覆盖一座城,而是多方林立的商业综合体形成区域购物圈。这一改变,让商业综合体的影响半径在逐渐减小。
很多商业综合体面临着工作日生意惨淡,早中餐客流不景气的现象。大多时候,综合体餐饮受商场的消费属性和地理位置影响严重。为了在限制条件下开发更多的消费空间,综合体餐饮才需要更重视“3公里”的有效开发。
大食代西区副总经理蔡平云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商业综合体的餐饮除了要把精力放在开发综合体内部的消费者上,更要充分开发周边3公里之内的销售影响力。比如,可以开发一些外卖产品,这也是大食代接下来一个发展方向。
成都迷尚豆捞曾雁翔也认为,当店面的支出基本恒定之后,可以考虑开发新的时间段产品,比如只有晚餐火爆的餐厅,可以尝试开发周边辐射范围的早中餐产品,来增加店面的边际效应。
内功不到位,“3公里”的资源再好也白搭!
占据了“天时地利”,没有“人和”的内部因素,也搞不定“3公里”。
在成都,有一家选址于客流量喷涌的春熙路,营销借用了技术前沿机器人吸睛的店面。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最后人去楼空。
即便“3公里”的资源再好,内功不到位,照样逃避不掉关张的命运。
从这家店来看,要地址有地址,要爆点有爆点。但内参君查阅点评网之前的评论,发现这家店的产品很少能让消费者形成二次消费的欲望。
所以,即使外界条件再好,内功不到位,也不能实现持续盈利。
悟饭执行总裁赵春表示,一般品牌由于影响力有限,只能逐步从社区街铺做起,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的建立,不是开发消费者的欲望,而是修炼自身的内功。就像学外语一样,基本是没有明显捷径可言的。
客户是挑剔且固执的,忠诚度需要用心培养,一个成功的店,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其产品品质、店铺管理、客户体验、客群关系等,都需要花时间去升级和维护。而不是搞些扑街宣传或者噱头活动,就可以稳固消费者客群。
所以,“3公里”这一理论,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更迭。“3公里”不是让你将关注度放在区域辐射面上,而是要学会利用大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品牌影响力,将自身的选址、产品规划作出更精细化的升级与转型,来适应快速发展的餐饮市场。
特海国际门店数量从2021年初的74家增加到截至2023年年底115家,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东南亚是海底捞国际业务最大的市场。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餐饮企业绿茶集团的上市申请材料处于“失效”状态,这已经是绿茶第三次递表、第二次通过聆讯后招股书失效。
不论是正餐快餐化还是纯中式快餐都需要在满足这个顾客需求上推出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殊途同归、实现商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