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百货巨头的传奇故事,不仅彰显了百年前十里洋场的商业奇迹,也常常给人新的激励和启迪。它们开启了中国百货现代化,带动了中国百货业和其他商业的振兴。
这四大百货巨头,指的是先施(今时装公司大楼)、永安(今永安百货大楼)、新新(今食品一店大楼)、大新(今第一百货大楼)四家公司。100年前,它们曾引领了近代中国新式百货业。
一.先施百货---中国商业的启蒙者
先施百货是华人第一家大百货公司,成立于香港,上海先施百货是其分公司,由华侨马应彪等于1914年创设,先后三次募集股金200万元,开办出一家大型环球百货公司。
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
1.“十里洋场”的“销金窟”
其在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租地20亩,兴建7层大楼,除设商场经营百货外,还兼营地产、保险、旅馆、酒楼、游艺长,规模很大,有职工上千人。
当年先施公司楼上海建设了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和游艺场,曾吸引了无数上海市民。先施公司因而被称作“十里洋场”的“销金窟”。
2.华人创办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
1914年,粤巨商马应彪以每年租金3万两银子,租期30年的条件租下了易安居茶楼的地皮,于1917年10月20日建成先施公司开业。
“先施”是英文Sincere的音译,中文意思足诚实无欺。先施百货上海店的开业,开启了华人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
二.永安百货----开启了上海“摩登”时代
永安公司成立于1918年,由旅居澳洲的华侨郭乐、郭泉、郭顺等兄弟合资创办。当年8月22日开张,打出顾客至上的口号.当天的营业额高达18000元,营业额超越了先施百货。
他们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先施百货刚成立时,永安百货就集资200万港元。以每年5万两白银的代价,从大地产商哈同手中租下了8.51亩土地,租期25年。
但不巧此时殴战爆发,建筑材料不易采购,工程延至1916年开工,让先施公司抢了先机。但当其一出道就风头盖过先施百货,宣告了上海“摩登”时代的到来。
三.新新百货----中国最新型之百货
20世纪20年代,先施、永安等中山人创办的大型百货公司先后在上海南京路迅速崛起,很快便执了上海百货业的牛耳。不过,先施公司内部不久就发生了争执。
上海先施的“监督”黄焕南、经理刘锡基等人离开先施,自立门户。与澳洲华侨李敏周一拍即合,一起筹集资本300万元创办新新百货,于1923年破土动工。
当时,南京路已经有了先施、永安这样著名的百货商场,新开张的新新百货如何才能一炮打响,在逐渐繁华的南京路上站住脚?刘锡基认为要赢得顾客,必须大胆超越先施、永安。
于是,新新一改先施、永安主要经营国外货物的做法,打出倡用国货的旗号,将公司的经营宗旨定位在推销国货精品上,并且在中国政府注册,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政府注册的大型百货公司(永安、,先施、大新都在香港注册)。
新新也正是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生意逐渐兴隆起来,在南京路站稳了脚跟,并且同永安、先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四.大新百货---后来居上,成为四大百货之首
大新百货成立于1936年1月,创办人蔡昌是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广东人,曾与先施百货的华侨马应彪于1900年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后又在公司任职。由此,开始了他涉足国内百货零售业的第一步。
在南京路这“四大百货”中,大新百货是问世最晚的一个,但它博采众长,不同凡响。
大新广州店虽然创办时间比先施广州店晚17年,但是后来居上。一开业,营业额就一马当先,居广州同业之首,一举成为广州最受欢迎的购物娱乐中心。
1952年12月,大新百货改名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海人称它为“中百一店”。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百一店的销售规模和顾客人数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一直处于全国百货零售业领先地位。
在改革开放后,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上交所,人称“一百股份”。今天,已成为一家跨行业多元化的商业企业。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出租率升至97%,零售销售额-5.4%;广州太古汇出租率维持100%,零售销售额-9.2%。
万科制定了一揽子方案,以实现3个目的——降负债、完成融资模式转型和聚焦主业,除3项主业外将退出其他业务,清理和转让非主业的财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