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域主办“FCF未来城市论坛” 探讨文化历史建筑的再生

米域   2017-12-11 15:01
核心提示:12月9日,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米域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协办的第一届“FCF未来城市论坛”在上海外滩的米域·礼和举行。

  2017年12月9日,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米域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协办的第一届“FCF未来城市论坛”在上海外滩的米域·礼和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围绕“文化历史建筑的再生”主题,邀请来自于设计领域、地产开发领域及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嘉宾,从历史文脉、保护与再利用、新兴业态、创意创新、场景营销等多角度共同探讨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如何营造出即融合老城记忆又符合新一代需求的未来城市。

  

(“FCF未来城市论坛”现场)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在论坛上做开场致辞,他说:“建筑不仅仅属于技术范畴,它更属于文化范畴。城市是一本书,每一页都印刻着时代的烙印,这样的书才精彩分呈,这样的城市未来才多姿多彩。我希望全体民众都来努力和关注,我们城市的明天才更美好。”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做开场致辞)

  传承与再生,共话城市更新

  论坛第一场由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院长许一凡主持。华建集团华东总院主任建筑师、建业里项目设计负责人凌吉讲述了项目的改造历程,以及如何解决在老建筑更新中运用现有规范带来的矛盾,并分享改造经验。石库门研究专家、高级建筑师徐大纬分享了绞圈房作为江南民居的特点以及与上海石库门房屋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认为绞圈房在石库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她撰写的《上海绞圈房子和中国古民居探秘》一书已由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限量发行。

  第一场圆桌论坛讨论嘉宾,上海市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历史建筑研究专家娄承浩认为,“绞圈房是值得研究和保护的,但现在对其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绞圈房是纯本地文化,石库门是中西结合文化,都是两种文化环境产生的上海特色住宅。”合生商业华东区副总经理陈威则结合合生商业地产正在进行的改造案例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要通过保护利用好上海特色建筑讲好“上海故事”,让上海文化有层次,可触摸,可记忆,让石库门建筑成为上海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未来城市迭代的基石。

  (第一场论坛圆桌嘉宾,自左向右分别是许一凡、凌吉、徐大纬、娄承浩、陈威)

  论坛第二场由米域创始人兼CEO冯印陶主持,探讨了在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空间再生的新运营之道。米域创始人兼CEO冯印陶分享了全球多个新型办公、商业地产业态与历史文化建筑结合的案例。随后天物空间总经理、大赞光合合伙人荆超分享了未来城市的构建三个核心原则:IP、共享与场景。他认为,无论是未来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都需要一个赋有场景的、蕴含IP的环境,把多样业态融合在一起。创享DNA创始人王柯翔则探讨了城市更新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建筑的改造,这只是一个外科手术式的改造;另一个是通过消费升级、多元化生活场景的融合赋予空间更多的意义和生命力,他认为这个层面更重要。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上,几位嘉宾探讨了在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空间再生的新运营之道,并从场景设计、运营管理、热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新地地产董事长漆洪波认为目前办公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改造和运营方都面临艰巨的挑战。

  (第二场论坛圆桌嘉宾,自左向右分别是冯印陶、王柯翔、漆洪波、荆超) 

  链接城市革新力量,打造未来城市领域的TED

  作为一家将老建筑保护性改造植入新办公、新商业空间的现代运营商,米域认为共享的不该只是空间、服务、社区,更应该共享的是推动城市进步的声音、思想和产品。所以米域希望成为中间的链接者,联合各个行业的新锐领军品牌,通过分享彼此在各自领域的创新经验以及最前沿的城市进化声音,一起推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带来更舒适、更灵活、更前沿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以设计、科技、人文、产品、服务为核心分享内容的“FCF未来城市论坛”正是这种理念的结晶。据悉,FCF未来城市系列论坛第二届将于2018年3月份举行,着眼于新科技与新智能在商业空间改造运营中运用的主题,从智能硬件与技术方面输出共建智慧城市的新锐声音。

  (米域创始人兼CEO冯印陶阐述“FCF未来城市论坛”发起初衷)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米域,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