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决战:阿里巴巴、腾讯掷千亿圈地线下

21世纪经济报道 陶力   2017-12-29 09:23
核心提示:尤其是在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之后,标志着阿里最大的对手,走到了新零售前台,也将新零售浪潮推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从2015年开始甚至更早,阿里巴巴(需求面积:200-400平方米)就预见到实体零售布局的迫切性,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已经开始培育银泰百货、三江购物等项目。整体而言,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腾讯大举买入永辉超市,也是在加速追赶。

  与此同时,苏宁云商、美团点评、京东、饿了么已嗅到无人零售的机会,猩便利、果小美、每日优鲜等一批创业公司则瞄准了办公室便利无人货架。公开数据统计,无人零售领域的累积融资额在今年已经超过500亿元。红杉资本、IDG资本、金沙江创投、光速中国等一批知名风投机构也已经入局。

  行业蓝海之中,清晰可见两条主线依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尤其是在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之后,标志着阿里最大的对手,走到了新零售前台,也将新零售浪潮推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两分天下

  零售行业的趋势依然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较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同比增长10.3%,与前10个月累计增速持平。

  在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零售额11月同比增长5.2%,增速比10月份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和0.3个百分点。1-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4.7%,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此前遭遇了电商集体挑战的线下零售,辗转之后又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争夺的焦点。

  阿里巴巴的布局版图,也一直牵动着A股股民的神经。从2014年4月战略投资银泰开始,2015年以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2016年21.5亿元入主三江购物,2017年入股联华超市,直至不久前以190.02亿元入股高鑫零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阿里近4年间至少已在传统零售行业砸下750亿元。

  从百货业、3C家电连锁、超市便利店,再到全国最大的商超卖场集团,阿里巴巴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进程一脉相承。即以入股的方式建立独家合作,并在移动支付、云计算、物流、大数据等领域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就在上周,阿里还在澳大利亚投资了大康农业旗下子公司纽仕兰,阿里巴巴联合云锋基金,以3.2亿元的注资获取后者40%股权、云锋持有17%股权。阿里此次增资入股乳制品供应商,显然有意从供应链上游切入,完善新零售整体布局。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通过投资,才能更好参与并了解传统零售企业运营的现状,发掘可能的潜力,更好地找到行业里的机会点和痛点,能够真正把新零售思想和实际经营效果挂起钩来。“不光是阿里推进的快,整个社会零售行业变化也是非常快。自从有了盒马,所有超市里都要放几个餐桌、凳子。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新零售。线下企业把线上部分交给我们,我们帮助他们把线下部分发展更好。这是所有合作的原则。”

  就在阿里巴巴狂奔向前的同时,腾讯也对永辉超市和唯品会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主要以京东作为新零售对抗阿里的主要力量。京东在2017年7月提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其内核与新零售大同小异。从下半年开始,京东陆续推出了新通路百万便利店计划以及无人零售的一些布局。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强调,京东未来将定位于一家“零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理念在于“零售即服务”。同时,腾讯系的美团点评、每日优鲜等其他力量也在特定细分领域加入新零售战局。

  新旧之争

  就在互联网巨头将注意力从线上转移到线下时,苏宁云商则像守株待兔的猎人,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猎物。

  近几年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一直在员工到底要不要穿西装上纠结,传统零售和互联网的左右博弈成为绕不过的门槛。到了今年“双十一”期间,张近东终于放下了包袱。“穿着西装做互联网无所谓,那都是表面功夫。实质我们做的事情都一样,尽快触达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零售市场足够大,不应该只是某一家垄断,要给消费者足够多的选择。”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袒露了最新的想法。

  一度被马云、刘强东鄙视的线下实体,又成了新零售先锋。12月29日,苏宁在南京举办的智慧零售合作伙伴大会,王健林、孙宏斌、夏海钧等地产业大佬罕有地为苏宁站台,碧桂园、保利、绿地、金地、绿城、招商蛇口等300家地产商出席。张近东首次披露了他的三年目标:实现15000家门店、2000多万平方商业实体的落地。而在两个月前,苏宁的目标是2018年新开5000家店。

  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新零售对旧的零售模式的改变,不在于颠覆取代,而是线上线下打通,全面融合。张近东也认为,苏宁在过去的转型中,首先是打开品类的天花板,从三万亿的家电市场,进入到三十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品市场。第二步是通过共享线上的供应链、物流和数据,开设更多的业态。“实体商业的繁荣,绝不是靠传统模式,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线下的效率与体验,让用户主动回到线下。”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明显的体验是,线下的实体店开始注重服务与品质的升级。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打出“传统商超+外卖+盒马App”的组合牌,现已成为阿里推广新零售的主力军。消费者在门店附近3公里内下单,30分钟便可送货上门。

  其背后是技术赋能对效率的提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盒马鲜生的坪效已经是传统零售坪效的3-5倍。“我们把中间环节去掉,包括多级的分销机制,直接对接生产企业,去掉中间不合理的成本。厂家告诉我成本再加上成本,另加一定利润就行,其他的任何事情跟厂家没有关系。没有传统卖场的那些所谓上架费、返点费。同时,我们通过大数据控制损耗,厂家的损耗费也基本没有了。”

  目前,永辉超市旗下推出的超级物种,其对标的正是盒马鲜生。但是,开店速度还远远比不上盒马鲜生。在获得腾讯投资后,2018年这些新兴业态必然会加快圈地速度。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王如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零售没有新旧之分,新的模式只会打破旧有的思维。“阿里的新零售,在数据与营销层面,具有全媒体、全链路、全渠道的优势,而京东虽然能依托基础设施,在智能化技术与消费两端打破时空,撮合无数的碎片化需求,适应多渠道覆盖,但就媒体属性与用户维度来说,它还很欠缺。”

  无人风口

  在侯毅看来,今年可谓是新零售的决战之年。他清楚知道盒马鲜生背后,还有“狼群”在追赶。

  除了巨头们的跑马圈地,新零售领域还涌现诸多的新物种,无人零售正是在资本热捧下,继共享单车后成为新的风口。

  事实上,自从2016年Amazon Go落地以来,国内资本对于无人零售的追逐热度便持续上升。今年6月,上海出现了国内第一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随后,阿里巴巴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亮相后,“无人零售”这一概念再次受到关注和热议。

  无人零售的入局者既有像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通过布局无人便利店,探索新型零售的业态,切入线下场景。也有像海尔、娃哈哈这样的传统企业,借助新零售风口拓宽销售渠道,搭建售卖端口。此外,每日优鲜、饿了么、京东到家等O2O及新零售公司,也在依托原有供应链体系进入无人货架领域。从2017年无人零售行业各领域融资额度占比来看,无人货架占46%,智能货柜占比30%,无人便利店占比24%。

  截至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主打无人货架的公司已有35家,被披露获得融资的有近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受关注的果小美和猩便利是新创业的公司。尤其是猩便利,四个月内累计拿到近5亿元投资,果小美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也已融资5亿元。

  但是,业内大多数人对无人便利店持谨慎态度。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丛永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还不是出手投资的时机。他认为消费者在线下的体验诉求被激活,再加上移动支付、视觉技术、AI等场景的民用,对无人零售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有些模式不一定是对的。过早出现的新物种,如果未来被替代的话,成本太高。”

  究竟哪一种无人零售的形态能走更远,依然是未知数。艾媒咨询CEO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人零售首先要形成一定量规模销售,才能降低成本有盈利的可能。这对于行业来说,时机和场景尤为重要,明年一定会有资本持续进来。“零售市场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不管是原来的电商还是传统零售,也遇到瓶颈,它们都必须去变革。原来的零售实体最大成本是租金,线上平台最大成本是流量导入,这两者催生了新零售。无论阿里腾讯如何竞争,本质都要做好商业运营。”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永辉超市阿里巴巴腾讯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陶力,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