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半年财务数据之后,海底捞即将赴港上市。
这家以“极致服务”为特色的火锅店,还是一个隐藏的炒股高手。财务数据显示,海底捞曾在2017年底维持高仓位,而在2018年上半年成功卖出获利。
逐渐进入高端市场的海底捞,上半年人均消费突破百元,翻台率逼近5,其运转的高效让整个餐饮行业羡慕。不过,海底捞也面临着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另一方面来看,此次海底捞赴港上市,发行市盈率超过50倍,也成为投资者争议的焦点。
胜利大逃亡前,海底捞买了什么
“海底捞是全球领先、快速增长的中式餐饮品牌,主打火锅品类。海底捞品牌在中式餐饮行业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极致服务体验和就餐体验的代名词。”招股书当中,海底捞如此形容自己。
产业资本往往都是“炒股高手”,海底捞也不例外。“海底捞”三个字来看,本身也有一定“抄底”的意思。
记者发现,在海底捞招股书的“财务资料”一栏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当中,2017年底海底捞对股市的投资达到3426.5万元。不过,招股书没有披露海底捞的具体持仓。
2017年,海底捞很好地把握了全年牛市的节奏,大幅增加了对沪市股票的投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海底捞的持仓已经大幅减持超过九成,仅仅剩下267.4万元。
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的其他收益,分别为2460万元和706万元。对此招股书称,“主要反映我们增持上市股本证券,及我们持有的上市股本证券的股价于此期间上升”。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也透露出很强的投资自信。公司表示,“根据我们的内控政策,投资管理团队对有意向的金融资产投资进行评估,并向我们的首席财务官佟晓峰先生提交投资建议,供其初步批准”;“我们有关金融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政策及风险管理机制充足”。
海底捞到底买卖了什么股票?这其实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议题之一。但是,招股书上完全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深圳一位保荐代表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香港IPO的披露要求来看,其严谨程度不如A股,如果是海底捞要在A股上市,那么招股书当中,就必须就要披露这些持仓股票到底是哪几只和持仓数量、额度、比例等,甚至是否涉及战略投资的各种意图;不仅仅是招股书,就算是普通年报的披露也有相应要求。
超50倍市盈率发行,毛利率明显下滑
海底捞公告称,拟全球发售股份4.25亿股,香港发售股份3820.8万股,国际发售股份3.86亿股;发售价每股14.8港元到17.80港元,计划上市时间是9月26日,募集资金大约在80亿港元左右。
按照每股收益来看,2017年海底捞只有0.21元,2018年上半年只有0.13元,由此可见就算2018年全年可能有0.3元的每股收益,那么海底捞的发行市盈率还是超过50倍。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64亿元和6.54亿元。
海底捞首席发展官周兆呈表示,此次发行价格是处在一个合理价格水平。对估值,对运营稳定,还有海底捞在资本市场所获得反应有充分信心。
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为什么可以拥有比腾讯控股等互联网公司更高得多的估值?
对此,深圳一位港股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海底捞这种品牌消费企业来说,赴港上市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对未来业绩增长是有促进的,翻台率可望进一步提高,不过五六十倍的市盈率偏高,这需要海底捞依然有较快的业绩增速才能维持估值。
在海底捞更新招股书里面,2018年上半年让人注意的一点,是“顾客人均消费”突破百元大关,达到100.3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97元明显上升;另外翻台率也明显提高,从2015年的4.0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4.9。
不过尽管人均消费明显上升,海底捞在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则跌破20%,只有19.7%,而2017年上半年则有22.2%,2016年全年则是25.1%,营运成本上升比较快,都使得毛利率节节下滑。
截止到2018年9月3日,自营有363家餐厅,包括中国内地26个省的332家,和31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的门店。
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60%将月作业务扩充,为2018年至2020年开设新的餐厅提供资金支持;募集资金的20%将用作开发新技术,主要用于开发提升客户体验,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技术项目;募集资金15%将用作偿还公司现有的债务,募集资金的另外5%,将用作营运资金,以及一般的企业用途。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表示,新技术的运用将会解决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我们把现场管理控制抓住的话,再延续到生产环境,比如供应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争取能够尽可能的确保每一个食物都是安全的。”
另外,海底捞对行业地位的披露也比较模糊。根据沙利文的报告,若按若干绩效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翻台率、年度收入及年度客流量)计,海底捞在主要中式餐饮品牌中排名第一。在国内市场份额为0.3%,市场份额分别为0.1%,紧跟其后的四家公司分别是江浙菜、西北菜、火锅、四川菜。
而就火锅餐厅来说,前五大经营者的市场份额总额为5.5%,而第一的海底捞是2.2%,其余几家公司的名称,报告里面也是用CEFG来代替,没有披露具体公司真实名称。
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招股书当中披露的市场背景报告,都是建立于一系列假设之下,本身就只能作为参考。
今年3-4月,又以子品牌苗师兄的方式,在高校做起了香锅拌饭的生意,为此被网友调侃为:“校园版的米村拌饭”。
特海国际门店数量从2021年初的74家增加到截至2023年年底115家,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东南亚是海底捞国际业务最大的市场。
海底捞巨亏、新项目屡遭失败以及此次看似简单的人事变动,这些都影射出海底捞或许在品牌战略方面存在问题,原有品牌定位失效。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涨价”是呷哺关键的决策失误。也正因为这个决策失误,呷哺在大众市场上 多年积累的核心优势逐渐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