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八个月的业绩报告。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公告获悉,于2021年8月,中海的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250.23亿元,按年下跌13.1%;相应的已售楼面面积约为134.51万平方米,按年下跌1.7%。
前8个月,中海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2549.29亿元,相应的累计已售楼面面积约1286.91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增加14.7%及6.1%。
从数据可以看到,尽管年内销售额仍保持一定增速,但中海8月单月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却有明显下降。
再拉长一下时间线来看可以发现,中海一季度的销售额增幅较大,3月份及一季度的销售额分别按年增长45%及49.7%。但从4月份起,中海的销售额增速则逐渐趋于平缓且出现波动。除5月同比增长28%略多之外,中海4月、7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3.5%及5.6%,6月、8月则按年下跌10%及13.1%。
关于这一点,中海主席颜建国其实早有预料。此前于中海的中期业绩会上,他就指出,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会存在一些波动的因素,包括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比较快一点,因为去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下半年增速有可能会适当地降低。
今年3月,中海曾设立全年的发展目标:销售目标要在2020年3607.2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双位数的增长。若以最低的10%增长算,截止8月中海已达成全年销售目标的64%左右。
对于中海来说,接下来的难题或许并不在于完成销售目标,而在于如何在行业普遍利润下跌的情况下,继续维持住较好的毛利率水平。
拿地方面,于8月份,中海在太原、无锡、台州、南昌、贵阳和嘉兴共收购8幅地块,应占楼面面积合共约90.33万平方米。集团就相关土地收购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46.19亿元。
前8月,中海收购的土地累计应占楼面面积约562.99万平方米,累计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为535.15亿元。
根据早前中海于中期业绩会上透露的目标,其全年新增土地权益投资额预算1650亿元,目前仅完成32.43%,距离完成预算还差一大截。未来,中海或将加大其拿地的力度。
公开拿地方面,目前,进展较快的城市如无锡、嘉兴已经完成第二轮集中供地出让,中海分别于无锡竞得1宗地块,于嘉兴竞得2宗地块,共耗资22.39亿元。
9月份,将有更多实行集中供地政策的城市开启第二轮集中供地。但土拍规则的进一步调整,如“竞品质”“竞方案”和“达到上限价转摇号”这些政策的普遍出现,或许可以给房企们降降温。
对此,颜建国也指出,中海会发挥资金优势,在公开市场以频率和概率获取优质土地,希望能用勤奋增加拿地概率。
上一个实施这项策略的典型例子应该是万科,其在之前南京的首批集中供地中,依靠“广撒网,多报名”的方式,从一开始竞拍的颗粒无收,到后来摇号获得4宗地块,一跃成为拿地数量最多的赢家。总共竞得4宗地块,拿地总价45.88亿元。
非公开市场方面,中海也实施类似的蓝海战略,此前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城市地标、棚改、城市更新等模式,获取了苏州、长春等地的多个项目。颜建国还表示,未来中海也会追踪一些大型的项目寻求与政府合作。
今年前11个月,中海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3209.36亿元,今年有望完成4000亿港元(约为3370亿元)目标,期内中海斥1213亿元拿地。
中海披露最新业绩,前9月经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2%至1183亿,经营溢利上升1.9%至388亿;其中Q3经营业务收入入为296.7亿,经营溢利为75.6亿。
上半年,中海营收上升11%至886.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205.3亿元,同比下降3.7%,行政总裁张智超表示,集团有信心完成4000亿港币销售目标。
2月,中海在深圳、北京等地收购11宗地,新增土储共约273万㎡,拿地投入的资金达到147亿,高于当月销售金额的133亿,足见其对规模的渴求。
中海1月销售258.26亿港元,同比增长30.32%,并在佛山、杭州、北京、广州收购4幅地。同时,中海继续通过资本市场,为这场规模战输血。
中海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74.2港元,同比增长约10.92%;溢利78亿港元,同比增长约9.7%。
项目经营上,复星旅文更加倾向于以轻资产模式来进行运营;而亚特兰蒂斯作为典型的重资产项目,则采取物业销售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金融街上半年的物业租赁业务收入8.34亿元,同比下降7.18%,毛利率为90.65%,虽然仍然维持在行业高位,但较去年同期下降2.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