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叙杰
餐饮发展问题不仅是利益问题,更是供需问题,背后则实际是道德发展的大问题
从利益的角度,餐饮业的发展可以简化为“基业长青”四个字,说接地气一些,就是做百年品牌。但要真正做成百年品牌,只会做菜是不够的。
因为只是考虑做菜,如果过期食材能做出一样的好味道,那么用过期食材好像也不碍事儿,老板甚至会认为,农残超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反正自己又不是种菜的。相应的,只考虑做菜,大多也对顾客的菜品投诉置之不理,因为做菜这个事儿,顾客哪里有老板专业。有些甚至连员工的健康证也不关注,违反了法律还觉得自己很无辜。
只考虑利益,也容易造成品牌方的短视,比如员工做的好,老板认为这是员工应该做的,员工做的不好,则批评罚钱了事儿;就算千百个顾客给差评,即使门店口碑烂到家了,只要每天都有新的顾客进来,只要钱袋子是饱满的,那么顾客体验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某餐饮品牌的财务总监上任后,就把利润高的菜作为主推,再把利润低的菜全部下线,对顾客的呼声一概不管。
后果很明显,只关注做菜的,顾客基本去了会做菜也会服务的品牌;只关注利益的,门店的翻台率大多连年下滑、口碑碎一地。
无数案例证明了一个道理,不关注道德问题,再火的品牌也不会有未来。这一点古人早早就有认知了,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简单说就是没有德行,必做不成事情,无论大事还是小事)。
比起利益,道德才是成事、基业长青的真正规则,所谓的道德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对整个消费系统进行可公开化的人性化关怀。
1) 道德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更是人文关怀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张教授讲过一个案例,教授有个前同事出去开了一家公司,经营多年后,公司年营业额一直在9000万徘徊,一直无法破亿。同事找张教授做咨询,想知道如何让年营业额突破亿元的关卡。
张教授研究发现,该企业的产品和组织都没有大问题,其一,他看到员工的底薪低、提成高,且完成高提成的销售非常少,这也导致企业持续在招人(培训成本和招聘成本双高);其二,员工拜访客户通常是坐公车去的,有些则骑着小电驴。
张教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销售的底薪直接提升2倍(降低了提成),二是让公司给每一个区的销售配一辆车。
同事很不解,认为这样养着员工的成本太高了。张教授指出,对于现在的企业环境,谁养着谁,还说不定呢,如果没有员工的努力,你哪来的一个亿?
带着疑惑,同事还是照做了,次年,该企业的年营业额真的超过了一个亿。张教授指出,当企业的产品和组织都OK的时候,要发展就得做到对人进行关怀,工资高了,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干活自然卖力,而且高工资还可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买了车,销售去客户处更有面子,且有了车,销售和销售之间就有了深度交流,大家也可以互相监督。其实这些不是高深的战略问题,它不过是人性关怀思维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不好的公司,就是员工和老板是对抗的关系,谁也瞧不上谁;对于完蛋了的公司,就是员工、老板、顾客都是一个三角对抗关系;对于优质的公司,顾客、员工、老板三个群体一条心,互相关心、互相分利。
以餐厅为例,如果顾客在餐厅摔倒了,不好的组织会让顾客自己爬起来,好点儿的组织是员工扶着顾客站起来,优质的组织是老板和员工一起扶着顾客站起来(只是举例)。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服务员在餐厅摔倒了,顾客会主动去帮忙,那么这样的餐厅大概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2) 道德建设就是一人提倡、大家有利、能上台面
一家餐厅总有自己的所求,比如老板说我开餐厅就是为了让大家一起赚钱、为了让大家吃到好的饭,这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它对人人有利,也能上台面,所以在道德规则以内。
如果餐厅说,我们要用最便宜、最一般的食材烹饪,这个诉求品牌方大概不愿意、更不敢说给顾客听。
如果餐厅说,我们要多用添加剂,我们要用最便宜的速冻料理包,我们的厨房不需要太干净,这些不能上台面、顾客和员工听了不会加分的话,基本也算是犯了道德问题。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如果触犯则会失去人心,失去了人心,品牌当然也就失去了发展的驱动力。
3) 意识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改变的动力就此产生
道德问题不是高大上的问题,它是非常接地气、与组织每天一举一动都切实相关的。
道德问题可以有三个评估标签:能不能说出去?不说出去以后被发现有没有问题?这样做大家都能得利吗?
下面我们用几个方面来验证道德问题与改革。
①抄袭的问题
甲品牌抄袭了乙品牌,还做的是全盘抄袭。
这个事情当然不能说出去,后来被发现大概率也会被批评,而且不仅损害了乙品牌的知识产权,更伤害了自己的信誉。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道德问题,所以在源头处就要改,起码要改到别人看不出来。这样起码自己不说出去,别人也不会发现,即使被发现了,此举也不会损害自己和别人的利益。
深圳有一家面馆就在“抄袭”问题上对数几十个同类品牌做了致敬,大家互相学习,但不做无脑抄袭。
②用过期食材的问题
过期食材比抄袭问题更严重。这当然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道德问题。它不仅不能说出去,也不能被知道,更损害了员工和顾客的利益(员工昧良心,顾客有食品中毒风险,更与法律、道德、经济交换本质所不符)。
核心不是用不用过期食材的问题(过期食材当然不能用),核心是门店的流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过期食材,是管理的问题还是生意的问题?比如胖哥俩肉蟹煲生意尚可,为什么还有过期食材,可见管理方面的问题才是重点。
如果不去深究管理责任,不去提高管理能力,为了几斤土豆和几只螃蟹,最后酿成品牌危机丑闻是得不偿失的,道德问题的代价真没几个品牌能负担得起。
③不创新的问题
古代我们且不谈(当然古代也有创新),在当代,不创新就是不努力的代表。
如果门店说,我们绝不创新,我们就做老样子的菜。除非厨师做的菜极好,顾客特别喜欢,门店一直顾客盈门,再比如门店的顾客都是只爱传统菜肴的中年人居多,不然门店还是考虑创新为好。
创新不是整各种花样,创新是为了顾客能得到更好的服务,比如某个季节出了一些新鲜好吃又对身体好的时令食材,恰好门店过去没有,为了顾客的好胃口,门店确实应该做一些创新的。
对顾客进行关怀就是在做道德建设,顾客感知到了,主客关系也会更融洽。
④服务不好的问题
在很多餐厅的差评列表里,问题一般很集中,其一是难吃,其二是服务差。
服务不好,说出去确实不好听。但有些餐厅认为,我们就是一家快餐店,一份面才卖8、9元,哪里有能力和精力做服务?
好的服务不是各种花里胡哨的奉承,只需要把顾客当成自己,由己及人,带点儿人情温度即可。比如很多路边小店的老板无论再怎么忙,他们对顾客依然像家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气就把服务做好了。
服务好不好,其实就是对顾客有没有人文关怀、有没有用心做菜而已。
当餐厅做大了,服务问题就会进阶成培训问题和管理问题,道德从来都是由小及大、由己及人。
能不能说出去?不说出去以后被发现有没有问题?这样做大家都能得利吗?在上述这三个尺度下,或者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对整个消费系统进行可公开化的人性化关怀”的这一尺度下,很多经营问题、发展问题,甚至是利益问题和战略问题等,包括服务员和顾客吵架、要不要快速放加盟、要不要用最低级的食材等等,这些都能在道德尺度下找到最佳的答案。
结语
在人的范畴下,道德是最大、最高的问题,它甚至高于品牌的顶层设计,这是一切战略问题和经营问题的评估尺度。
在整个商业世界里,大家都在看利益方法,少有人去关注道德问题,有些人甚至认为道德又高又远,但实际上,道德问题不仅是生活问题,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更是社会主义的大关键,餐厅要永续发展,自然不能不思考道德问题。
早在2013年,食药监就在各大城市举行了餐饮行业道德讲堂、倡导“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餐饮”。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餐饮品牌应该主动去做好道德建设这个事儿,我们也建议行业巨头要在总部设立一个“道德部门”,以此从顶层文化的角度帮助品牌稳健发展。
在大的商业范畴,巴菲特的信中就经常会重复这三句话:损失金钱事小,损失名誉事大;建立声誉非常慢,毁掉声誉非常快;不能光明正大登到报纸头版上的事,就是会破坏公司声誉的事。上述这三句话从形式来看,它也是道德问题的尺度。
简单说,道德问题就是在倡导商业向善,而企业建立了相应的道德规范,这不仅可以避免企业犯错误,更可以赋予整个组织做好事、会做事的大能力。
本次疫情突显购物中心和商家运用数字化,融合发展线上线下多元渠道的重要性。但即便如此,想要进行转型的企业,并非只是一味追求数字化!
空间属品牌的第二产品,它更多是市场的产物,如此,实现效益是顺带的,空间存在的根本意义是通过空间构建及改革让顾客满意、解决市场需求。
面对广东餐饮协会的喊话,美团于4月13日回应,终于表态要和全国餐饮商户,面对面坐着,商量怎么改变目前外卖市场的平台和商户的零和竞争。
日本餐厅运营商Yoshiharu Global Co.于美东时间1月25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S-1招股书,预计2022年将有8家直营餐厅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