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地产只用了10年时间就增加了5亿㎡的商业体量,在经历野蛮、粗放化发展后,国内购物中心迎来了大调整时期。今非昔比的市场环境,消费者偏好需求和时尚潮流也在变化,所配置的业态商户也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中,这些都驱使购物中心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调整。
定位在前调整在后
有调整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必然面临取舍。
事实上,每一个购物中心在前期的规划、定位,就面临着第一次重要的取舍问题。何出此言?因为,作为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前期步骤,一个购物中心的定位会直接关系到它后期的运营策略甚至是调整的难度。
毕竟对于大部分运营情况稳定的项目而言,调整是有计划、有节奏的一个自我更新和完善的过程。然而,如果发现由于前期的定位偏差导致了后期运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那么,此时的调整就极有可能是一次自我颠覆和重新出发的蜕变之旅,其力度和难度也自然随之加大。
成都万象城
定位成年轻、时尚,就必然难以兼顾中、老年阶层;定位成社区、家庭,就可能要放弃一部分青年群体;定位若是专业市场,那自然更是专注于某一行业或者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群体……
随后,在业态的分配和品牌的更换上,是购物中心面临的又一次重要取舍。并且,业态比例的搭配与组合,不仅要合乎项目在大方向上的定位,同时也直接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变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次的“更新”,都影响着下一次调整的方向。
调整关键在“舍得”之道
在过去的2015年,成都商业地产市场采取调整的项目也不在少数。成都环球Mall、仁恒置地广场、万象城等都在业态和品牌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鹏瑞利东站广场、莱蒙都会以及复城国际广场则从定位到品牌都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改变。
如何做好“调整”?首先得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成都环球Mall
环球Mall总经理曾向赢商网表示,“成都环球MALL的业态从一直在陆续进行一些调整,零售由50%降到45%,餐饮则从30%上调到35%左右,剩下的基本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言下之意,环球Mall要引入更得餐饮品牌,就必须要在其他业态上做减法,而环球Mall选择了“舍”掉一部分零售业态。根据环球Mall休闲娱乐和家庭亲子为主的定位来看,这样的取舍显然是明智的。
可见,所谓调整,亦要以购物中心的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为前提。
其实,不管各大购物中心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做出“调整”的选择,对于时下的商业环境和消费习惯而言,有改变就会有新鲜感,而要保持新鲜感,就要坚持调整的步伐。
调整是商业项目经营过程中的常态,这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应该在什么样的时机采取调整的动作?在调整过程中如何正确做出“取舍”?主力店的调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具体的调整思路如何确定?诸多问题依旧摆在每一个商业地产人的面前。
4月12日-13日即将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地产节”将邀请到业内众多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大调整’时期,购物中心的‘取’与‘舍’”。
赢商网和赢才商学院于8月27日-28日在武汉举办“市场导向的策划定位和与时具进的招商策略”的专题课程。
购物中心运营管理公开课在深圳成功举办,7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物业管理等人士参加了本次课程。
中小型地产开发商每年也有不下10场的培训需求。那么,这些培训是员工是否真的有益,是否跟的上企业业务的发展需求呢?
赢才商学院推出了“学习卡”服务套餐,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参与公开课学习,还可以获赠全国性的地产行业论坛、沙龙的VIP门票等超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