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报道)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九龙仓披露的2015年报中,旗下奢侈品零售大型购物商场海港城零售额大幅下滑12%,为十年来首跌。
海港城遇到了历史低点,各类消极言论一时间蜂拥而上。奢侈品成了众矢之的,并被贴上了零售业“重灾区”标签。
可时间就像是魔术师手中的魔术棒,会在不经意带来意外惊喜。在5月10日股东大会后,九龙仓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却对“奢侈品”给出了反转式评价。
“根据两大商场(海港城及时代广场)一季度数据,较去年录得轻微增长,奢侈品商户表现较佳,反而非奢侈品商户表现拖累整体增长。”
从昔日的“重灾区”到今朝的“吸金石”,“奢侈品”在九龙仓香港两大旗舰商场中扮演角色的转变无疑拨开了笼罩在香港零售市场上空的一抹阴云。
虽然吴天海补充称,“(两商场)不能反映全港情况。”但据香港政府统计处5月5日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香港零售业经两年连续下滑后终“止血”。
“3月香港零售业销货价值总额357亿港元,较2016年同期上涨3.1%。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总额同比上涨8.4%。”
从重灾区到新宠儿
5月10日,九龙仓在港举行股东大会。会后,公司主席兼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透露称,今年一季度旗下商场海港城和时代广场“销售情况好过大市,较去年录得轻微增长”。
由于九龙仓并未有定时公布季报传统,故暂无法确定“轻微增长”背后所指的具体数据。但在此次公布“微增”前,海港城零售销售额连续两年“罕见”下跌已是不争事实。
赢商网了解到,在九龙仓公布的2015成绩单中,海港城年度零售销售额出现负增长,大幅下滑12.1%,这是该商场十年来首跌案例。
更甚至,彼时有报道指出,进入到2016年,即便是在传统消费旺季的1月份,海港城商场的销售额仍下跌12%,“比香港整体的零售市场还差”。
面对海港城的“不佳绩点”,九龙仓管理层在当年香港记者会上称,2015年下半年的零售市场比上半年明显恶化,预计未来表现会持续疲弱。
结果是,香港2016年的零售市道正如预期般疲弱,虽然海港城的整体收入(包括酒店)增加4%至102.46亿港元,但出租率却降至96%,租户零售额跌势未止,同比下跌9.9%至277亿港元。
但9.9%的跌幅较上年12.1%还是略有“回稳”,这也增强了九龙仓对海港城未来租金的积极预判。因为“提升了租金前景,续租租金亦得以持续增长,人流量录得轻微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港城零售销售额曲线变化,“奢侈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从此前的“重灾区”到了今日的“吸金石”。
在2015年海港城零售销售额首次按年下跌时,市场一度将此归咎于奢侈品,并称其为“销售重灾区”。
“自由行高峰期间,海港城的销售额屡次跑赢大市,现时市况已逆转,海港城过去十几年努力引进各种奢侈高档品牌,不会贸然改变商场定位转型,且改变租户组合也相当不容易。”
2015年海港城商场租户组合(图片来源:九龙仓2015年报)
与上述人士分析相对应的是,2015年底,Prada、Burberry、Chanel等奢侈品牌在港店铺最低五折出售货品。有媒体统计称,这是自2003年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签证以来推行的最大幅度优惠。
虽然海港城2016年进行了一系列品牌调整,包括大量引入首次在香港或九龙开店的商户,如MO&CO、Theory、Diptyque等,但似乎并未改变奢侈品低迷行情。
今年3月初,LV决定削减尖沙咀海港城店铺的面积,其曾在内地自由行高峰期租用了约4800平方米的店铺。
“悲观”环境下,吴天海评价海港城今年一季度业绩时却将“奢侈品”摆上了“宠儿”之位,“根据数据,奢侈品商户表现较佳,反而非奢侈品商户表现拖累整体增长。”
香港零售反弹情报?
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吴天海“逆市”之言背后则是香港零售市场,特别是奢侈品行业悄然之变。
早前5月5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了今年3月份香港零售业统计数据,零售业销货价值总额357亿港元,较2016年同期上涨3.1%。扣除期间价格变动后,3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数量较2016年同月上升2.7%。
具体而言,今年3月,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总额同比上涨8.4%;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总额同比上涨2.6%;服装销售价值同比上涨2.5%;药物及化妆品同比上涨3.5%。
销货价值同比下滑的品类则集中在电器及摄影器材、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眼镜,三类对应的下跌幅度分别为17.9%、4.5%及2.0%。
这是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连续两年下挫后首次录得增长。赢商网查阅历史资料,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自2015年3月起就一直为续跌势,到2016年底已经连跌22个月。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4366亿元(港币,下同),同比下跌8.1%。其中以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下跌17.2%,服装下跌4.9%。
虽然全年整体增速还是为负值,但其实2016年最后一个月,香港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已止跌回升,同比微增2.3%。
“去年12月香港零售业数据较预期理想,除了是受惠于内地访港旅客人数上升外,近月金融市场造好也刺激香港市民消费。”香港恒生银行署理首席经济师薛俊升彼时表示。
而这似乎恰为香港零售业于3月底触底反弹埋下伏笔。对于3月带来的零售“春天”情报,香港政府发言人指出,一方面反映访港旅客人次继续回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就业和收入情况良好,为本地消费需求带来有力的支持。
当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海洋中,“变”更像家常便饭。正如吴天海昨日所言,“香港零售业好似人发烧,发了24个月烧之后退烧,会否再复发我不敢讲。”
在吴天海看来,虽然4月公司旗下在港商场租户数据较好,但确定香港零售市道是否度过寒冬则需要多观察几个月。
而来自香港政府的回应也与吴天海表态一样谨慎。“零售业销售的前景短期内仍要视乎访港旅游业的复苏步伐,以及外围环境各种不明朗因素往后如何演变及对未来香港经济气氛的影响。”
地缘局势紧张、通胀居高不下及货币不稳定等问题反复出现,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并可能对集团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造成溢出效。
九龙仓置业旗下商场租金已趋于稳定,不过由于根据会计准则摊销在疫情期间所给予的租金优惠,租金回升幅度因而变得不明显。
过去一年来,不少港资展露出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野心。但总体而言,将稳健刻在基因里的香港开发商们在内地的步伐仍显得谨慎。
2023年,九龙仓置业实现收入港币133.06亿元,同比去年增加7%,营业盈利大幅上升至港币99.93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上半年,九龙仓置业实现收入港币64.73亿元,同比去年增加4%,营业盈利大幅上升至港币49.4亿元,同比增长11%。
以及,九龙仓集团2022投资物业收入减少11%,内地首次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