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鑫妮
“头两年物业成香饽饽、成了未来,现在地产不行,就把“未来”给卖了。”10月份的一次公开亮相,万物云CEO朱保全表达了对物企出售的看法。
而就在几天前,将物企并购推上第一个高潮的“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事件,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10月28日,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四川嘉宝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宝生活服务”)”,抹去了“蓝光”标签。同一时间,李长江从董事调整为董事长,陈风华从董事调整为董事兼总经理,姚敏退出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在今年的物管股市场,嘉宝生活服务被收购并非个例。且现阶段物企出售,多是受母牵连。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大物企物企通过换股、股权质押和股权质押等方式与另一家物企的合作已经有10次。其中,换股一家为阳光智博服务;股权质押两家,为伯恩物业和苏宁银河物业;收并购7家,分别为彰泰服务、亿达服务、嘉宝生活服务、富良环球、彩生活、诚和物业和财信智慧服务。
大物企化身“白马骑士”,站上交易舞台。碧桂园服务吞并的气势最猛,累计花费接近200亿元。此外,万物云拿下阳光智博服务和伯恩物业。同为未上市队伍的龙湖物业,大手笔收购了亿达服务。
刚刚传出收购第一服务消息的融创服务,几个月前已经与彰泰服务签订协议,80%股权对价7.3亿元。
上市的年限,不会影响受让方的胃口。有些上市不到一年的物企,已经被打上售价标签,而将物企卖出进行资产变现的一方,有点趁着“风口”高赚一笔的意思。
第1家上市的彩生活和第18家上市的蓝光嘉宝,已经在市场上卖出了价格,收购市盈率分别约为11倍和14倍。
去年绿城服务入股中奥到家,尚且是一种上市物企间股权合作的尝试。而到今年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彻底撕开了大物企吞并大物企的口子。合理的价格,只要资金到位,似乎都有谈的余地。
从地产分拆出来上市的物企,一直追求“独立”但又很难真正“独立”。许多物企一开始就靠着房企的喂食逐步壮大,业务上的关联和股权上的交织,或母子,或兄弟,地产遇困,物业帮一把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据乐居财经统计,今年中报有29家港股物企公布了第三方与关联方的面积。其中,15家物企来自关联方输送的面积超过一半,关联方输送最高的达到98%。
暂时没有上市融资的物企,被出售的也不少。
4月底递表的富力物业,5个月后以百亿的价格卖给了碧桂园服务。同样在今年6月递表的阳光智博服务,以100%股权博得万物云4.8%股份。
除了已经交易的,还有即将交易的。首次递交招股书失效后,新力服务并没有二度递表的动作,随后传出的是出售的消息。此外,恒大物业、第一服务也都是可谈的标的。
物企上市“出的多,进的少”的同时,递表不多的下半年,通过率也在降低。7月初至今递表的仅有瑞安新天地、万达商管、金茂物业等5家物企。
合生创展再发公告,恒大作为卖方此前所声称予以解除或终止协议的原因并无任何实质内容,否认卖方担保人公告中对其明示或暗示作出的指控。
10月6日,华人置业宣布计划私有化退市,落实该计划最高应付现金代价总额为19.07亿港元。华人置业选择退市,主要是因为经营不善和投资失利。
10月29日,利群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利群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21.56亿元,同比增长7.72%。
在业绩对赌协议面前,阳光城下滑的业绩引起了泰康系的重视。此次泰康投出反对票的用意在于,希望阳光城管理层能够实现更高的经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