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oMir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被捧到天上的海底捞(需求面积:900-1200平方米)火锅餐厅,终于饱尝到“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滋味。
日前,海底捞突然官宣,年底前将关停300家门店。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冲上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一。
而福州门店将达到17家,哪些门店将被休整呢?
逆势过度扩张市值缩水75%
近年海底捞开始快速扩张策略,但市场却给了反戈一击。
海底捞11月5日公告,决定在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的门店,因为其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其中部份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同时,海底捞将启动“啄木鸟”计划努力改善经营。
从2017年开始,外界感知的海底捞开店明显提速,当时全年新开店98家,是2016年开店数的3倍;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重创餐饮业时,海底捞全年还新开了544家店。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数量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海底捞业绩不理想乃至关停部分门店已有预期。而这次海底捞关停300家门店的计划,已然超出机构预期。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85.75港元,总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港元。
9日海底捞跌逾5%失守10天线报收20.85港元
但春节过后,海底捞股价冲高回落。截至11月5日港股收盘,海底捞股价涨5.46%,报收21.05港元,最新市值1149亿港元,较年内峰值缩水近3530亿港元。
而此前的6月份,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也坦言,“对趋势的判断错了,2019年的扩店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翻台率下降门店营收下滑
过度扩张引发的首当其冲是翻台率下降问题。
2020年,海底捞实现收入约为286.14亿元,比增7.8%,净利润约为3.1亿元,比降86.8%。
进入2021年,海底捞的业绩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约为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利润却仅约为0.97亿元。
翻台率成为关键的生命线。
根据海底捞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海底捞餐厅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翻台率分别为4.7/4.9次/天,较2018年5.1/5.3次/天均下降0.4次/天。
2020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下滑至3.5次/天。
牵一发而动全身,翻台率下降的同时,人均消费、同店销售额等都在下降。
在疫情持续影响等因素之下,随着门店数量增多,相关支出显著增加,但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
排长队成过去式团购救市
2013年,海底捞福州首家餐厅进驻苏宁广场一期(即现在的A区),作为旗舰级门店面积达到1700多平方米。后因2020年3月A区升级改造,已悄然暂停营业。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福州海底捞已开业和即将开业的门店达17家,并且下沉到闽侯、福清、连江、罗源等县市。
并且,海底捞福建首家新加坡风格店也进驻了融侨外滩壹号,罗源世纪金源、福州世纪金源也将进驻。
不过,扎堆商圈的情况也很严重。
比如东街口商圈就有东百中心、大洋百货、大洋晶典3家门店,浦上商圈则有爱琴海、万达、融侨外滩壹号3家门店,关停部分业绩不佳的门店或势在必行。
与越来越多的海底捞门店相对应的是,说商道市注意到,除了节假日用餐高峰期,当年那种大排长龙的情形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是作为24小时营业的宵夜备选。
令人吃惊的是,原本不打折的海底捞,开始在大洋百货等部分门店推出了团购套餐:1人88元,2人168元。
这在早几年是很难相信的,但现在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已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实际上,海底捞也酝酿过涨价,但因市场反馈不佳而作罢。
众所周知,2020年春节刚过,海底捞便曝出了菜品涨价,“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但4月初就火速道歉调回原价。
更糟糕的是,海底捞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越来越偏向负面。无论是负面舆情,还是食品安全事故方面,海底捞经常是骂名不断。
近日,海底捞在上海因销售过期豆花被罚,上月在河南又刚曝出缩水毛肚事件。
对于海底捞而言,任何一个新的小事件的发生,都会成为消费者情绪的爆发点,有可能是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餐饮第一股""火锅龙头"王冠非一日之功而来,也非一日之过能否决。
未来,时间将给海底捞答案。
14家餐饮上市企业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全部实现增长,增速在13.4%-112.9%之间,平均增幅达58%,净利润方面,13家增长,1家下滑。
海底捞也许在短期内因为各项数据的不够漂亮,遭遇了二级市场投资人们的用脚投票,但这并不妨碍一级市场投资人们培养下一个“海底捞”。
主业越来越难做,不少火锅品牌都开辟了“副业”,海底捞、德庄数年前就推出了零食产品,小龙坎则选择卖奶茶,海底捞最近1年还开出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