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健
本月13日,新京报发布了一条《卧底星巴克(需求面积:150-350平方米):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保质期随意改,报废糕点再上架》的报道,报道揭露了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主管、店员篡改过期食材的保质期以继续使用。随后,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该报道称:“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人民日报当晚也发表评论,称“金标准”绝不能只是宣传的口号,“飞行检查”更不能沦为走马观花的形式。
01
无锡两门店篡改原料保质期
该报记者卧底多日后发现,上述乱象并非偶发。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如果旧料剩的多,店员会直接篡改保质期。
原本保质期只有一天的红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过期时间还剩下不少,所以篡改保质期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该店主管也知晓这一行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
10月31日上午,在无锡星巴克震泽路店,新京报记者发现,一桶使用期限为10月31日8点前的巧克力液已经过了保质期,但店员并没有按规定报废处理。并且不止一次用那桶过期的巧克力液,给顾客制作饮品,其中包括畅销早餐饮品可可蒸气奶。
无锡星巴克员工称:“无锡这些店其实都这样,都差不多,上面都是这样,师傅带徒弟都是这么带的,一代一代的,师父带徒弟都是这么带的,就无所谓的。”
02
星巴克两度发博回应全国门店整改
13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即通过官方微博回应,“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欢迎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
当天晚上22时许,星巴克再度发博称:“确认12月13日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这两家门店的情况,高度警示了我们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日常执行中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同时公布六点整改意见:
1、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
2、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3、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4、针对所有门店,增加来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频率与范围;
5、强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伙伴内部举报通道;
6、积极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星巴克官网显示,星巴克于1999年1月,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内地200多个城市开设了5400家门店,拥有60000多名星巴克伙伴。
03
无锡监管部门责成涉事门店停业整改
无锡市场监管部门13日晚通报:12月13日,针对媒体曝光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有“更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专班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的星巴克震泽路店、昌兴大厦店进行了重点检查,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
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凌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下阶段,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组织市、区两级力量,对2家涉事星巴克门店进行深入调查,依法严肃查处。从即另外,京市监部门也于当天在全市部署开展以打击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该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出动执法人员12人,检查门店7家,未发现过期原料等违法行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继续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餐饮店的监督检查,确保市民喝到放心的咖啡。之后其它区域相继开展市场抽检。
针对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的事件,星巴克两次回应整改,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
以咖啡为中轴,星巴克的多元化一直在进行:生产出许多走俏的品牌周边;紧抓联名热潮,涉及生活用品、鞋服、美妆、节日礼盒等。
中式糕饼全国门店数量已超5万家,成为烘焙第二大细分品类。近两年,一批中式烘焙品牌屡获融资,成为资本青睐的弄潮儿。
定位粤式新餐饮的行运集团在9月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截止2021年底,行运在北京将拥有8家“行运打边炉”门店、2家“肥福排挡”等。
尽管星巴克庞大的直营体系暴露了不少问题,但中国咖啡市场的新品牌要想短期内弯道超车也并非易事。星巴克在选址、供应链上优势仍存。
现阶段,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疫情反扑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中国原有的经济模式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顶点,现在正处于巨大的调整阶段。
一家门店提供近万款产品,小体量的自选餐吧业态还处于初发展的阵痛期?自选餐吧的热度能持续多久?超千款自选酒饮的噱头会一直是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