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潮刚刚过去,而就在这一次的双十一中,消费者们发现,有一些品牌看似折扣力度大,但实际上却存在先涨价后降价的问题。来自上海的市民李女士声称,在双十一预售期间,她发现,在9月份平台价格为券后979.28元的一款羽绒服,在双十一期间,却提升到了1349元,叠加购物券后购买的实际价格为979元,仅仅便宜了0.28元。这样的行为,如果不是因为有意购买从而长期关注某一单品,或许还真的没有办法发觉。
对此,波司登(需求面积:150-200平方米)官方客服回应,服装价格会随着活动力度变化,但不超过吊牌价都是合理的。而且,不仅仅是波司登有着这样的行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各大电商平台的许多商家,都存在着这样先涨价后降价,形成一波伪降价,
看起来,消费者似乎并没有什么损失,品牌的解释也不无道理,但实际上确实如此吗。打着双十一的旗号,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钻电商平台的空子,让消费者吃哑巴亏,这样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第四项即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交易。
而早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指出了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方式开展促销,杜绝虚假宣传,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一经查实,电商平台也将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诚信经营永远是一个品牌立足的重中之重,利用手段欺骗消费者,最终消耗的仍然是品牌自身的信誉。品牌的经营需要拥有更加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一时的侥幸,一旦被消费者发现,迎来的就是多年信誉积累的崩塌。拥有长久羽绒服制作经验的国产品牌波司登本次被爆出这样的事件,并且拒不认错,实在是让消费者感觉失望,往后波司登要再次取信于消费者,或许就需要重建信任了。
据媒体报道,来自上海的市民李女士爆料,双十一预售期间,她原计划在波司登的淘宝旗舰店购买一件可脱卸帽莫兰迪宽松外套羽绒服。
自20日20点至30日24点,在所统计的28个类目中,有58个品牌的预估销售额破亿,包括19个破十亿的品牌。
天猫双11预售期已正式结束。哪些品类和品牌在预售期实现了率先“抢跑”,哪些品类和品牌又在此期间销声匿迹了呢?
现今的消费者,价格上的优惠就不足以吸引他们了,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消费物资供应越来越充足,也催生了各种颠覆认知的经济模式。
中年三宝为代表的品牌,与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从过去人均消费几百元购物,到如今单个平台消费过万,国内消费能力增长迅速。
11月8日,宝尊电商宣布,将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本次股权交易基准对价为4000万美元,总交易金额不高于5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