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教培业态发展!完善OMO打造“个性”模式或成最大趋势

赢商网华中站 胡璇卿   2020-05-08 14:34
核心提示:压力与机遇并存疫情成为行业改革的“催化剂”

  疫情袭来,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了“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冲击,而教育培训业态的创伤或更为明显。其中场地租金、营收、人力成本是各大机构最主要的压力来源。

  线上线下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只做线下的实体机构受到停课政策影响,场地租金压力和人力成本升高,又因为转线上教学的经验不足,最后适得其反,招致家长不满,流失了生源。线上机构面临的困难同样也面临着营收减少和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还有行业龙头机构诸如学而思、新东方、猿辅导、跟谁学的免费线上课程的冲击等。

  受疫情波及,家庭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这就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减少,家长的消费能力减弱,在挑选的过程中也会相应甄别一些培训课程。另外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或即将明确表示公校将通过压缩周末和暑假的时间来弥补因疫情而落下的课程。这对培训机构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压缩了培训时间的占比,也就压缩了机构的营收,导致了疫情之后的生源抢夺战将更为激烈。

  据相关调研数据表明,91%的机构表示受到了大的影响,其中面临倒闭危机的占31%,经营暂停的占35.6%,勉强维持的占26.4%。只有9%的机构表示影响较小,或没有受到影响。

  压力与机遇并存疫情成为行业改革的“催化剂”

  即使教育业态在疫情时期受到了各方面的重压,但是许多教育培训从业者依然看好教育产业的投资市场,认为疫情的影响只是一个短暂的瓶颈期,人才教育、技能培养依然是消费支出的重要板块。

  根据知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有95%的家长希望孩子回归线下。结合身边用户的了解,大比例用户依旧喜欢“线下模式”,同时也有部分用户习惯了线上授课。在线学习模式的渗透率短期内爆发式增长,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一旦被触发,将为线上培训机构节省数亿的推广资金,在线课程市场未来总量无疑迅速变大,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市场份额也将得到提升。

  

  (无版权图片)

  其次,从知识输出的领域来看,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也不再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而是来源于社会群体,社会实践者、岗位精英等各领域,师生交互从实体空间移至虚拟空间,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不再局限于学校或区域内部,这种变化助推了教育的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也加速了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双向融合新生态的形成。

  品牌教培投资、消费份额有增无减

  随着“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下几乎冰封的时刻,在线教育成为了资本唯一敢下重注的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新东方2020财年第三季度学生报名人数约为1,606,100,同比上升2.3%;3月底,猿辅导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有道精品课每生付费总费用同比增长79.2%,学习型产品和服务毛利率29.3%,去年同期为21.6%......

  很多传统教育培训机构也很清楚互联网平台化规模效益、高估值以及利用互联网链接师资和学生不占用场地的优势,但实际上,线下教育机构对于数字化转型甚至比很多公立学校还难,其原因在于线下教育机构投入成本相对高昂,在教学形式、内容上也没有长期实践得来的一套创新方案,因此如学而思、新东方等依靠线下庞大的现金流走通线上模式的机构目前还是少数。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线上教育的改革或势在必行,在市场还未饱和的状态下,谁能优化内容,从普通的教培方式中提炼新的角度,突出重围,谁便能在市场瓜分出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科技赋能看教培市场OMO模式将大力发展

  然而,想要转战线上教育的竞争,到今天远不止做好内容这么简单,而是已经演变成互联网思维大刀阔斧向教育改造一门全新业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培行业铺展开来,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也继O2O商业模式之后在市场蔓延。

  

  (无版权图片)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是指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是继O2O之后市场效率大幅提升的商业模式,和教育O2O单纯地将交易过程放在线上不同,OMO模式试图从交易到服务,在全链条上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对接流程。

  如教育品牌Little Land,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制定应对危机的措施,在充分考虑到孩子和家长需求的基础上,快速组织教学内容,并及时推出一系列丰富的线上早教课程,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让家长在家也能进行亲子早教。同时,Little Land也积极开展线上社群服务,在提供优质课程的同时,做好早教中心的社群运营,开启多项早教训练营,随时为家长解答早教问题,进一步强化内部组织服务能力,保障教学效果。

  据了解,行业目前对OMO模式有多种理解。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种用线下的服务去拓展线上疆域的方式,做的是增量业务,体现出机构线上业务的特色优势。如缺乏教学过程和教学数据导致的教师与学生无法长期留存在平台上、精准记录教学和学习数据,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等。也有观点表示,OMO是用线上的服务去拓展线下,通过技术手段,给老师、客户赋能,重视互联体验的一种新型模型,宏观的说就是科技手根据大数据的匹配为老师和学生搭建平台,在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从而走到线下,就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奔现”。

  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OMO不仅是当前破解教育困局的方式,更是探索未来教育创新的途径,是真正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手段。教的环节可以完全线上化,弥补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辅和育的环节,则更偏重于线下,不论是低龄儿童的特殊学情,还是学生对多感官刺激和学习场景的依赖都离不开线下场景。OMO的混合式教学的本质:线上是课程,线下是场景。

  目前看来,机构除了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发力外,培训机构未来竞争力还体现在技术的渗透。贴上“AI技术”、“大数据分析”、“流媒体技术”、“RV沉浸式学习”标签,在警惕“伪技术”的同时,机构发挥科技赋能的价值必定会成为机构间的竞争的筹码。对于目前来说,疫情只是将更多模式带入了大众视野,然而距离全民认可并付诸实践这一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