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捞到杨国福 那些港交所的餐饮新贵们

观点网   2022-02-24 09:20
核心提示:近两年的疫情反复,让餐饮行业充满着不确定性。

从一间路边小店到5783家门店,杨国福花了将近20年。

2003年,第一家“杨记麻辣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永和街开张了,那时麻辣烫对于中国餐饮市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开业不到半天售光的热闹场景,吸引了杨国福的亲朋好友相继开店学习,并在次年由“杨记麻辣烫”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

杨国福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

2005年,杨国福麻辣烫注册商标、正式走品牌路线并对外招商加盟。

正是这之后,打开了杨国福麻辣烫的财富密码。

2010年,整顿加盟模式之后,杨国福把店铺开出了东三省,并在2015年把总部迁到上海,开始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快速扩张。

截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包含位于上海的3家自营餐厅,5759家遍及中国31个省市的加盟餐厅,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21家海外加盟餐厅。

水到渠成,这个带动麻辣烫产业兴盛的商人,决定把一手创立的品牌送上资本快道。

麻辣烫第一股

2022年2月23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中杨国福对其市场地位丝毫不掩饰——我们是首屈一指且家喻户晓的中式快餐品牌。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或截至该日期的收入、商品交易总额以及餐厅数量计算,我们在中国的麻辣烫市场中排名第一。

从招股书中,我们试图窥探出,这家出现在街边的快餐品牌如何成为“麻辣烫第一股”。

于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杨国福分别录得总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7.24亿元及11.64亿元。

其中通过餐厅运营业务分部获得收入,餐厅网络则包括加盟餐厅和自营餐厅。

正如前面所言,加盟餐厅撬开了杨国福的财富之路。

加盟餐厅业务线为主要收入来源,来自收取的加盟费和系统维护费以及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具体而言,来源于根据相关协议收取加盟相关费用,以及根据相关协议向加盟餐厅销售特定货品,例如杨国福自产的货品即四川工厂生产的调味料,以及杨国福向第三方采购的货品,包括食材、调味料、设备及其他餐厅运营所需材料。

观点新媒体查询,截至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杨国福来自加盟餐厅的收入分别为10.36亿元、10.56亿元、6.67亿元和10.97亿元,分别占有关年度或期间总收入的87.6%、94.8%、92.2%和94.3%。

不过,近年来加盟店参差不齐、卫生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也是杨国福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

杨国福在招股书中也承认,餐厅经营业务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加盟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盟餐厅的运营。

其称,加盟业务令杨国福面临多种风险,其中部分风险可能会对加盟商产生收入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而另一部分风险可能会损害与杨国福品牌有关的声誉和商誉,每项与加盟业务相关的风险都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但同时又有“甩锅”的意味,杨国福同时表示,加盟商直接对其餐厅的日常运营负责。因此,加盟餐厅的最终成功和质量取决于加盟商本身,杨国福无法保证可以完全控制所有行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加盟餐厅收入里面,销售统一采购货品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加盟本身的费用。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月,杨国福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仅占加盟餐厅收入里面的4.9%、5%、3.3%;而销售货品的收入则达到82.7%、89.8%、86.6%。

简而言之,杨国福的收入更多在于销售货品与材料,而不是经营餐厅本身,像是一个材料中间商的角色。

这一商业模式与张勇旗下的海底捞(需求面积:900-1200平方米)有些许相似。

“明星”海底捞

餐饮界明星海底捞早已不是一个单纯做火锅的餐饮企业。

过去十年中,海底捞在战略上布局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价值链,其中自身的餐饮供应链不仅流向海底捞自己的门店,更重要的是服务了众多火锅门店。

以负责火锅底料供应的颐海国际为例,这是张勇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是海底捞在国内火锅底料占比最大的供应商,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的中高端火锅调味供调味料公司和第二大的复合调味料公司。

若把这些供应商的营收与利润纳进去,那将是一个巨无霸“海底捞”。可以看到,加盟商+供应链的组合,已经成为中餐“工业化”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

回到杨国福本身,事实上除了餐厅运营部分,杨国福自2021年以来还开始运营零售业务分部,开始提供与麻辣烫相关的零售产品,包括方便产品及复合调味料。

譬如于2021年1月,杨国福向市场推出第一个零售产品系列。截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合共推出多种的零售产品,包括麻辣烫自热锅、多人份自热大火锅及火锅汤底料。

当然,截至目前这一新业务仅占杨国福营收3.2%。

有赖于上述商业模式,使得于2019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杨国福实现期内利润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同时毛利率于往绩记录期持续增长,录得27.9%、28.7%以及30.2%。

不过,有些资本市场的餐饮新贵却没这么幸运。近两年的疫情反复,让餐饮行业充满着不确定性。

正如上文提及的海底捞,经过蒙眼狂奔之后,其在上市第四个年头交出了一张最差成绩单。

就在2月21日,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称,相较于2020年的3.09亿元净利润,2021年预计净亏损人民币38亿元至45亿元;与此同时,2021年营收预计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对比2020年约286亿元的收入,增长超过40%。

海底捞的亏损,与众所周知的关店风波有关。

海底捞称,预亏损主要归因于2021年300余家餐厅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33亿元至39亿元。

海底捞同时称,全球持续变化和反复的疫情,2020年、2021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等,对海底捞餐厅经营状况带来了冲击。

标普全球评级则表示,海底捞2021年现金流水平不及预期,加之2022年企业经营面临不确定性,或将导致海底捞的财务杠杆在比之前预期的更长时间内处在1.5倍以上。据此,标普将海底捞主体及债项信评列入负面观察清单。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海底捞杨国福餐饮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