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真的“凉”了吗?

什么值得加盟   2022-11-06 08:01
核心提示:粉面品类都是超级大的品类,而整个品类的竞争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上属于“有品类,没品牌”。环境大多破旧,桌子普遍油乎乎。

道哥王新磊 |文

最近有观点认为:资本“跑了”,面馆“凉了”。

凭感觉可能是这样。但是如果你花上一点点时间,研究一下个案、环境、趋势,就发会现——这不是真相,只是以偏概全。

如何研判“面馆”这个品类呢?我在社群里做了一期分享,以下文章就是主要内容。

为什么感觉“面馆”要“凉了”?

为什么感觉“面馆”要“凉了”?

首先,类似于大数据算法模式和吸引力法则。因为你把“注意力”投到了面馆这个品类上。如果你把注意力投到其他品类上,也会得出“凉了”的感觉。因为大环境已经是不可抗力了。

其次,对于“热点”话题,只看现象,不从经营方法论观察,或者只是盯着某些局部现象,结论往往会“以偏概全”。就像有些人失恋了,然后咒骂“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一样。

很明显,“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这个观点不成立。“面馆凉了”这个观点也不成立。

第三点,环境变化,迫使企业做出调整。

2021年,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这些品牌把门店疯狂复制进核心商圈,融资消息满天飞,个个估值疯狂涨。当时的前提是上海提供了出色的大环境。

进入2022年,大环境出了变化。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的疫情重创了上海餐饮业。因此,在重创之下做出调整,甚至关店,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举措了。

事实上,今年3月,在上海发生疫情之前,疆小骆获得融资就有力地证明了资本失掉对好项目的挖掘。只是疫情发生之后,资本和餐饮,大家都需要调整。

我非常认同红餐网的观点:“进入2022年,粉面赛道的融资热潮有所降温,但站在整个餐饮行业来看,其仍是投融资表现较为火热的赛道。”

其中,2022年1-6月,该赛道发生的融资事件约有8起,地方特色品牌如新疆米粉疆小骆,聚焦牛肉汤粉的十分湘,主打肥肠粉的甘食记都受到了资本的青睐。马记永和大师兄在2021年拿到融资,2022年也再获青睐。

因此,为什么感觉“面馆”要“凉了”?因为你把“注意力”投到了面馆这个品类上。如果你把注意力投到其他品类上,也会得出“凉了”的感觉。因为大环境已经是不可抗力了。

面馆到底行不行?

那么,面馆到底行不行?

行。

粉面品类都是超级大的品类,而整个品类的竞争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上属于“有品类,没品牌”。环境大多破旧,桌子普遍油乎乎。

比如兰州拉面,这个品类太大了。它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并称中国小吃三巨头。兰州拉面遍布全国,门店数量直逼沙县的小吃。但是,兰州拉面整体仍然缺少品牌化。每家店都是一个家庭作坊,“男人拉面、女人跑堂”,经营模式较为原始。

即使市场急剧变化,这些经营者受制于认知和能力局限,一直没有在门店管理和品牌化上进行升级。包括兰州牛肉面比较大的品牌“东方宫”,仍然拘泥于传统而无法出新。

而面馆新玩家对品类进行了升级:“重做”大品类,让品牌更带感。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一个亮点就是品牌形象,亮。

陈香贵和马记永这些新品牌,在装修、明档、营销、动线等场景体验上都已经颠覆了传统兰州拉面店脏乱差、价格低、无服务的街边店形象。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二个亮点就是门店环境,雅。

马记永200平左右的门店,店面是日式拉面馆装修风,以靛蓝和浅木色为主,整体风格简约透亮宽敞时尚。餐具抛弃了中餐厅惯用的不锈钢和塑料托盘,保留了传统拉面的青花瓷器大碗,搭配的是精致的木托盘,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兰州拉面的固化认知。

从消费者视角看陈香贵和马记永,第三个亮点就是产品打好组合牌。

产品线兼顾消费者有吃有喝的需求,同时引入强记忆点的产品。比如马记永除了保留经典产品牛肉拉面外,还加入了烤串、凉菜、肉夹馍、鸡蛋醪糟、甜胚子等西北特色美食,口味更加“清口”,主推“拉面+羊肉小串”的套餐组合。

如果我们再把“注意力”投到二三线市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面馆开始进行升级了,他们在学习、借鉴陈香贵和马记永。

再比如拌面。

拌面不是什么品类,关键解决了刚需。17—25元间的客单价,是硬需求。但五爷拌面就重做了这个细分市场,对环境、产品和体验都进行了升级,并开出了近1200家店的规模。

五爷拌面的开店策略,是用直营连锁启动市场,用加盟连锁开拓市场。从哈尔滨一路南下,到吉林、沈阳,再到山东、河北,一步一个脚印,开店成体系也便于供应链布局。

进入沈阳市场时,五爷拌面自己先开了一批直营店。培训员工的同时在当地市场“输出标准”,最终形成“准直营店管理模式”——把加盟店当做直营店来运作。

这种快速连锁化的打法,也为很多品牌所学习、借鉴。

即使有品牌要凉,也不是方向有问题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这是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这句话,并为之黯伤。

现在,面馆也面临一个转型期的大环境,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一是原本支持高客流量的环境,可能短期内难以实现;

从疫情之后,购物中心客流的恢复,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了。

二是原本支持高客单价的消费群体可能在缩减;

除了五爷拌面客单价在20元上下,其他的面馆"新贵"都在35元-50元区间,遇见小面、马记永、陈香贵是35元-40元,张拉拉、和府捞面高到40元-50元。

再来看门店突破万家规模的正新鸡排、蜜雪冰城、华莱士,都是以性价比著称。

三是低增长无法支撑高昂的运营成本。

高速成长期,花巨资抢人、抢铺位。在低增长期,都需要调整人力成本、开店成本。

因此,面馆或许进入一个严峻的调整期,甚至出现裁员、关店。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有品牌要凉,也不是方向有问题。

如果再形象比喻一下,此前的粉面品牌的确在高速公路上奔跑,现在走到了泥泞之地。这其中,除了大环境,还有资本的“捧杀”责任——过高的估值,急于做大规模。

尽管粉面品牌,有“管理数字化+供应链+品牌升级”的三种优势,但是最难以快速形成竞争力的,就是组织力。

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意识到这种“杀鸡取卵”的玩法难以持续,转而追求陪伴式成长,并且找到了更有效的退出机制。

未来,粉面仍然是极具活力的赛道。资本等的,只是机会何时出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什么值得加盟,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