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绮琪 黄柏坚,主编/付庆荣
微信排版/醒醒
头图、封面图来源/优客工场(需求面积:2500-5000平方米)ucommune
“日子不好过”的联合办公大佬,开始抢食餐饮生意了。
继去年“买下”晓寿司后,近日优客工场又在厦门推出自有餐饮品牌“旬源”,同样瞄准日式料理。
屡屡布局日料市场,优客工场意欲何为?众多餐饮业态中,为何“独宠”日式料理?
一、花式布局日料市场,优客工场为哪般?
1、优客工场“副业”,瞄准日料店
优客工场的日料生意,始于去年的一起并购案。
2021年9月底,优客工场宣布以亿元级估值并购餐饮品牌“晓寿司”,持股60%,入局新消费赛道。
“晓寿司”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日料小店,主打“高性价比”,人均消费为66-73元,瞄准中端消费市场。据美团APP显示,目前晓寿司在北京、洛阳、郑州的在营门店约30家,其中近90%门店位于北京。
从门店分布来看,晓寿司较少入驻购物中心,反而偏爱街边、园区或办公楼区域,且多个点位临近地铁站,餐饮消费需求旺盛。这般看来,晓寿司的目标客群是一众office“打工人”,正合优客工场之意。
然而,晓寿司目前仅有约30家门店,且主要集中在北京,覆盖面有限,优客工场也不甘心于被“困”在某个市场,便自己动手开拓新市场。
今年5月底,优客工场推出自有餐饮品牌“旬源”,主要面向年轻时尚白领及精英商务人群。这次,优客工场将战场落在晓寿司未曾涉足过的市场——厦门,这是其非常熟悉且重要的阵地,目前在当地运营十余个办公空间。
图片来源/优客工场ucommune
2016年6月11日,优客工场厦门首个项目——厦门·软件园·优客工场正式启幕,随后数年,优客工场在厦门不断拓展社区版图,目前厦门在营项目中,既有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有办公空间与艺术画廊相结合的业态融合项目。
优客工场深耕厦门6年,对当地的商业发展、消费情况有着深刻理解。
有意思的是,优客工场并未将旬源布局在旗下办公空间,而是将门店落在人流量大的热门商圈——首家门店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东路136号,与万象城隔街相望。商业地产头条查阅地图发现,旬源距离优客工场最近的办公空间约有近4公里的距离,车程约10分钟。
图片来源/优客工场ucommune
目前来看,优客工场虽未将旬源开进旗下办公空间,但也布局在旗下社区附近。目前优客工场在全国拥有近300个社区、117万线下会员,依托旗下资源,优客工场在全国范围快速铺开旬源,亦未尝不可。
2、跨界做餐饮,优客工场目的何在?
从并购品牌到亲自开店,不难发现优客工场对日料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作为联合办公的玩家,优客工场为何频繁跨界开餐饮店?
业绩承压,挖掘新增量
5月10日,优客工场公布2021年业绩:全年营收为10.58亿元,同比增加20.56%,但相比2019年仍录得下滑,降幅为9.41%;营业亏损和净亏损的幅度分别为21.27亿元和21.63亿元,创下近4年最大亏损。
实际上,优客工场业绩亏损已成常态,2017~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3.72亿元、4.45亿元、8.06亿元和5.08亿元。加上去年亏损的21.63亿元,短短5年,优客工场便“烧掉”40多亿元。
疫情反复爆发,优客工场持续经营的能力遭遇大考验,当下它迫切需要一个提高盈利途径。
而据赢商网大数据,日式料理2021年的开关店比为1.35,而2020年这一数据为0.91,可见行业正强势回暖。优客工场去年并购日料品牌,无疑是想从中分一杯羹。
图片来源/优客工场ucommune
晓寿司门店规模虽小,但造血能力却不可小觑,尤其疫情以来,品牌积极转型,实现逆势增长,2021年上半年营业额比2019年高出10%,净利润比2019年高出约4%,门店翻台率达4.5次,处于行业高水平。
此外,晓寿司单店盈利能力强,据消研所trendmakers披露,“晓寿司”诞生于北京的首家门店,可轻松做到日营业额7000元以上,净利润可达20%,一天翻台最多可达17次。
持续布局C端市场,拓展线下场景
明面来看,无论并购晓寿司还是推出旬源,优客工场都是为了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继而改善整体盈利能力,但细究之下,它有着更大的野心。
图片来源/优客工场ucommune
优客工场在联合办公行业深耕多年,主要面对B端企业会员,而通过并购晓寿司,优客工场成功将触角延伸至更多C端消费者,加快实现To B到To C的服务,同时加深企业赋能的建设,扩大企业服务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并购晓寿司之前,优客工场已尝试布局餐饮市场。据企查查资料显示,2019年1月,优客工场入股咖啡运营服务商“两杯两杯”,持股5%,试水意味明显。而去年,优客工场通过并购获得晓寿司60% 股权,足见其加码餐饮市场的决心。
实际上,持续拓展线下场景的优客工场,已投资布局了数十家优秀创业公司,涉及IT、文娱体育、建筑等多个领域,如今通过晓寿司、旬源加深在餐饮领域布局,通过覆盖白领工作餐、企业团餐、会议餐、下午茶等在内的多条产品线并进,进一步打通包括写字楼、办公园区和商业楼宇在内的销售场景,与现有轻资产业务形成完整闭环。
二、越来越大众化的日料,潜力不小竞争也大
从晓寿司身上看到日料市场潜力巨大,优客工场才会“冒险”亲自下场,开出自有餐饮品牌“旬源”,亲自下场开店。
当然,战略选择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消费变化——在中国日料正逐渐变得大众化。
日料主要包括寿司、刺身、日式烧肉、日式拉面、日式盖饭等,最初由港台餐饮人带入内地,彼时作为一种异国菜系,属于高端餐饮。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后来,步入2013年,随着日本餐企纷纷出海拓展业务,中国市场迎来了各种日式餐饮品牌的拓店,比如食其家、吉野家、滨寿司等等,日式餐饮变得不再神秘。
与此同时,日料受到了众多中国餐饮人的青睐,2017年之后,凭借性价比优势,本土日料创新品牌纷纷走向大众视野。
这种性价比优势,也成为了国内本土的日式餐饮品牌挤压日本品牌的法宝。
以成都第一代网红日料“栖川山葵家”为例,创立于2015年的它,抓住成都日料市场的风口,绕过人均五六百的消费水平,打破日料两极化的局面。以人均100左右的高性价比,且差异化的日本神社风格开辟出新的市场。
2016年创立于河南洛阳的日料品牌“白石的深夜食堂”,亦制定了人均100元左右的平价日料产品策略,希望通过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拉宽受众。
相对于日本品牌的全国性布局,虽然本土品牌以区域性拓店为主,且门店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在一个区域内,单个日本品牌甚至会受到多个本土品牌的“围攻”。
当然,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之际,日本品牌亦在谋“变”。
在业绩和市场份额受到侵蚀的双重压力之下,日本餐饮集团不得不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部分已经走在前面,比如东利多、和民。
2018年1月,东利多收购香港本土米线品牌“谭仔”及“三哥”名下连锁餐厅的公司,并于2021年4月推动其营运商“谭仔国际”在港上市,从资本层面入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香港经营超过140间餐厅的“谭仔国际”,目前已经在内地的购物中心开业8家门店,分布位于广州、深圳。按照目标,于2024年3月31前,其将在中国内地开设约55间新餐厅。
在收购谭仔之前,东利多早在2012 年凭借“丸龟制面”来到中国,在中国1号店上海打浦桥店取得成功之后,“丸龟制面”甚至喊出了未来10年内在中国开1000家店的口号。
然而,10年过去了,它在中国内地仅剩约40家门店,进驻了22家购物中心及2家百货,算上台湾、香港市场则约有100家门店。相比于日本国内超过850家门店、海外门店超200家,“丸龟制面”在中国的表现未能尽如人意。
可以看出,“谭仔国际”其实是东利多撬动中国市场的另一个杠杆,它试图用本土化的产品在中国开局。
和民则选择了再次推出新品牌的做法:2020年受疫情影响,和民宣布居酒屋“和民”全店在华撤退,成为首家从中国内地撤退的日本企业。
但后来迫于日本疫情的影响,和民重返中国内地市场——于2021年7月在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开设日式炸鸡店“唐扬天才”。据了解,“唐扬天才”将会持续开店,并开展加盟业务。
本土日料品牌的崛起,以及日本品牌的谋变拓店,二者共同推动了国内日料市场规模的壮大。据观研天下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日料餐厅的门店数在2.3万家,2019年达到6.5万家,2022年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优客工场利用自身客群和拓店选址优势,为品牌提供便利,通过布局日料市场切入餐饮赛道,看似是“1+1>2”的玩法。
但作为“外行人”的优客工场,不一定能玩转日料市场,且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可忽视。以寿司为例,一方面,内地头部寿司品牌实力不可小觑,区域性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平价寿司品牌居多,仅靠“高性价比”突围不够。
如此看来,“旬源”会成为优客工场的新增量还是新包袱,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
下一篇:2022年,房企集体渡劫!
优客工场自有连锁餐饮品牌“旬源”首店已于厦门正式开业,该店的选址、装修设计、施工,均由优客工场自有团队完成,客群主要针对商务人群。
“联合办公第一股”优客工场2021年财报显示,尽管收入同比增加,但营业亏损和净亏损的幅度分别扩大至21.27亿和21.63亿,创近4年最大亏损。
近期,优客工场宣布以亿元级估值并购餐饮品牌“晓寿司”。据了解,晓寿司是一家日料小店,目前在全国有32家店,其中以北京为主要市场。
疫情只是导致餐饮大面积闭店的导火索,而不是根源。根源在于餐饮业整体已供大于求,闭店是由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后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